近来,在广东省中学生科技创新竞赛创新成果类初审中,上海姑苏区4项作品入选终评。其中,《基于人工智能视觉辨识及多向寻路控制的服务机器人》项目聚焦为社区奶奶配送物资,因实用性强、应用领域广泛而深受关注。该项目的创作者是来自上海市沧浪实验中学六(1)班的顾祎凡,他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大学配送小程序,未来希望有更多人关注老年人的需求,帮助她们晚年生活得更舒适、更方便。
顾祎凡学习机器人课程已有2年多的时间。提到自己最初的灵感来源,他介绍说:“现在老年人越来越多,全省70岁以上的老年人早已将近20%,老龄化趋势仍在不断上升。她们中好多人是自己搬去新村里的,晚上没有人照料,每晚须要好多的物资配送,包括食物、药品等等,假若这种服务都让新村物管来提供的话,物管工作量十分大,同时也会形成安全、卫生、隐私等问题。所以,我想到设计一个智能机器货车来给老年人提供‘送货上门’的服务。”萌生了创意以后,从今年11月开始,顾祎凡便在姑苏区少年宫科技老师的指导下,一点点地把看法落地。
记者听到,这台智能货车的箱体是用木板搭建的,打开衣柜,可以听到上面设置了两层搁板,箱壁安装了一圈紫外线灯,门对面有一个开关按键,还有两个传感,拿来扫描二维码和感应人脸辨识。“顶部安装了一个视觉传感,当它行驶的时侯测量到上面有行人会停出来,等行人离开后,面包车会继续往前行驶,”顾祎凡说,有不少新村内部过道空间窄小,为了让货车行驶更顺畅,他在网上查到了一种叫“麦克纳姆轮”的辐条,才能让机器人在窄小的空间中多向位移。
“摄像头辨识到对应业主的二维码后,门会手动打开,老年人掏出物资或则工作人员放进物资后,门会手动关掉,上面的紫外线灯亮起,手动消毒,”顾祎凡告诉记者,在一个多月时间里,平常完成课业之余,几乎每天都要投入一次“头脑风暴”,反复寻思怎么改进,逐渐建立这辆人工智能货车的各项功能配置。最初,顾祎凡设计的是借助酒精消毒,操作后发觉酒精不稳定,容易挥发,在箱内有可能导致安全隐患,于是他上网查了好多相关资料,更改成了如今的紫外线消毒模式。在顾祎凡看来,目前只身进行程序设计有些难度,所以每到周日周末,只要有空,他便到中学请老师指导和帮助,最后顺利完成了。
作为顾祎凡的科学指导老师大学配送小程序,姑苏区少年宫副校长、姑苏区妇联兼职副主席杨军介绍道,今年以来,姑苏区聚焦中学生科学素养提高,立足于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平台,通过中学生科技创新实践中心,整合中学及社会资源,通过丰富的活动,培植中学生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孵化科技创新课题,建立中学生科技教育共同体,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中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生态圈。
“孵化机器人、科创发明、小发明、科技模型等多个科技活动共同体,通过倍增模式的裂变来建立‘生态圈’,叠加幅射放大效应,”杨军表示,姑苏区每晚会举办科技节,促使各个校区积极参与,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创意金点子的征集、评选。科教实践中心如同“创客工坊”一样,在这儿,中学生和科技老师共同研究,把有价值的看法提炼、完善,最终落地成型。2022年,姑苏区推送的作品获得了山东省创新竞赛总世锦赛银奖,代表广东入选全省中学生创新竞赛终评。
扬子日报/紫牛新闻记者周晓青
校对陶善工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