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腿行业,早已风停了吗?
多年补助大战,神盾快运、最鲜到等平台早已先一步因资金链破裂退出舞台,存活出来公司也手动分为两类,一类如达达、点我达被易迅、阿里“收编”,承接来自“电商大鳄”的商流,另一类如UU跑腿、闪送等则专注垂直做小平台。
2020年以来,又不断有新玩家入局,前有嘀嘀、哈啰等强势跨界,后有货拉拉入局求生,低调入场烧钱抢人抢市场。
所以,我们看见2023年行业略带一种扑朔迷蒙的紧张感,新玩家和老玩家间的竞速博弈,在这个经济复苏之年变得尤为瞩目,行业淘汰赛也随之加速。
例如,作为行业老牌玩家的UU跑腿,就极具代表性。
危险的独角兽
作为福建厦门本土少有的互联网“独角兽”,UU跑腿算是稀有物种,当地从新政到资本都非常注重支持。例如说本地货运企业和UU跑腿业务合作,很早之前广州邮政就和UU跑腿展开了合作。
去年3月份,山东省一众年青创业者还去UU跑腿外包产业园展馆学习参访。甚至就在前几天,UU跑腿创始人乔松涛还受聘为江苏省工商联招商大使,也是“全球豫商”的坐上嘉宾。
这阵势,虽然广东势必捧出一个互联网上市公司。
事实上,从融资来看UU跑腿也并未让福建沮丧,按照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UU跑腿一共融资6轮,且从A轮开始就早已是上万元的规模。
其实正是深受这些火速融资的剌激,从二线城市发家的UU跑腿决定去一线大城市闯闯。
但结果并不理想,大城市的投入产出比与地方城市相差太大,昂贵的人力成本以及来自圆通同城、美团、蜂鸟等大鳄对手的竞争,最终让UU跑腿在2017年“败走”北京、深圳。
现在的UU跑腿,基本盘还是在二三线城市,也是想要避免大鳄的锋芒。
但平台发展到一定规模,势必会须要拓展边界,就例如近来跨界做跑腿的货拉拉。
搬家物流服务起家的货拉拉,曾一年内被传4次要上市,直至去年才即将提交招股书,冲击蓝筹股上市。
就在递表前三天,3月27日,货拉拉即将在北京、上海上线跑腿业务并开放接单,并宣布7月31近日,跑腿订单“0抽佣”,跑腿所赚金额100%归骑手所有。在“0佣金”的诱惑下,不少UU跑腿的“跑男”就决定去货拉拉“薅羊绒”。
货拉拉之所以在这个节骨眼上烧钱举办跑腿业务,缘由有三。
其二,是由于其搬家物流业务早已走到天花板。按照招股书数据,借此口径估算,货拉拉早已是同城物流市场最大玩家,市场份额约43.5%,嘀嘀物流、快狗打车则分别以2.7%、2.3%的市场份额,排在第五、第六位。
货拉拉想要再扩大同城物流市场份额,只能是出血竞争,边际效益削减。
其一,搬家物流业务并不挣钱,货拉拉常年处于巨亏状态,2021年巨亏更是扩大至43.6亿,所以货拉拉拓展跑腿新业务,为上市后的市值做铺垫。据艾瑞咨询发布的报告,2021年跑腿服务行业订单规模为279亿单同城跑腿送货,另有行业数据显示,预计到2026年,即时配送订单规模接近千亿量级,市场规模将达到5000亿。
可预见的市场规模对于巨亏的货拉拉而言,难以抗拒。
其一,是跑腿业务模式极易复制,对于货拉拉而言竞争壁垒并不高。
按照服务对象,跑腿业务上游分为C端用户和B端店家,C端用户特征订单量大,服务内容多样,但具有偶发性,B端店家特征为订单量相对稳定,但多集中于个别时间段。但无论B端还是C端,货拉拉选择前期砸钱换规模,通过补助就可以抢人抢市场。
至于骑手,对于平台本身没有“归属感”和忠诚度,通常那里更挣钱就去哪儿。除非像闪送一样搞排他竞争——骑手假如注册了闪送平台,就不能在其他平台再登记。
因而,货拉拉入局,无疑会对UU跑腿导致显著恐吓。
而UU跑腿面临的竞争,又不仅仅来自货拉拉。
逃过行业窘境
时间步入2023年,不论是物流、跑腿、网约车、外卖等赛道,都经历过将近六年的行业洗牌。最终存活出来的平台,都相互在对方的边界试探——货拉拉之于UU跑腿,美团之于嘀嘀,莫过分此。
于是,从外部看,平台虽然都深陷了一个行业窘境。
无论是嘀嘀、货拉拉还是UU跑腿,在自身主营的网约车、货运、跑腿业务都还处于赢利艰辛的情况下,为了活下去,又不得不展开新业务同城跑腿送货,去平台不熟悉的领域抢市场,因而开始新一轮补助大战,结果越补越亏,烧钱也砸不出新需求。
公开数据显示,嘀嘀10年巨亏500亿,达达自2017年以来共巨亏将近100亿,美团仅2022年经营巨亏就有58.3亿,至于其他跑腿、货运平台,也都陷入巨亏泥沼。
究其缘由,一是平台本身欠缺核心竞争力,业务护城河浅、天花板低。
第二个诱因,是这种平台业务并不挣钱。
图:UU跑腿、闪送、达达、顺丰同城小程序
以UU跑腿为例,一单跑腿订单,5公里以内,价钱在19元左右,补助用户让利券以后,只须要12元左右,而这12元里,UU跑腿平台最多抽佣20%,也即2.4元,剩下的9.6元是骑手费用成本——这样一算,即使是毛利率也是非常低下。
接出来,在货拉拉入局以后,行业似乎将面临新一轮补助。
但UU跑腿能够继续打一场持久战,存在多个变数。
首先,同城跑腿市场需求有限,而对手太多且都有背景,达达有易迅、蜂鸟有饿了么、顺丰同城有集团、美团有外卖,UU跑腿只是一个小规模的垂直平台。其实UU跑腿没有公开具体的订单总数,并且从乔松涛提出的2023年要实现200万日订单目标来计算,年订单总数不超过7.3亿——作为对比,2021年中通同城订单总数9.6亿。
其次,骑手饱和,订单有限,为了降低收入,骑手以质换量,多个平台注册,都会造成服务质量不稳定。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