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陆柯言
微信想开启一个全民电商的时代。
8月20日,微信宣布小商店对企业、个体、个人三种开店类型全量开放,同时释放多项新能力。
小商店由微信小程序团队推出,目的是帮助长尾店家、个体创业者免费、快速拥有卖货小程序,在微信内实现电商业务的自主经营。公测期间,小商店仅支持企业、个体工商户两种开店类型。但在今日即将上线后微信公众号开店,个人也可以在微信小程序上做起生意。
界面新闻记者体验发觉,个人按注册指引,提供身分证、银行卡等信息即可开店,初审过程不超过10分钟,门槛很低。
目前,个人店支持售卖一手和二手商品。小商店对店家不收费,但会从单笔交易的店家收入中抽取0.6%的手续费。
在商品详情页面,可进行商品标题、分类、价格、库存、规格等介绍,最多可上传18张商品图,暂不支持视频展示。在商品信息填写完毕后,须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初审流程能够即将上架。目前微信对于商品的初审一直较为慎重,初审时间为1-3天,且暂不支持虚拟商品的交易。
在消费者页面,小商店则提供了订单查看、待付款、待收货、退款/售后、优惠券、地址管理、客服等服务。
总体而言,小商店基本搭建起了可以交易的“货架”,但许多服务尚未建立。例如会员积分、分销等更多增值服务微信公众号开店,微信还是交给了第三方。
今日,微信也上线了小商店服务市场,等待更多增值服务商进驻,建立小商店生态。
不过,虽然微信容许第三方增值服务商进驻,但微信小商店仍与部份电商SaaS服务商有功能重叠,将无可防止地对前者业务形成影响。
不过,第三方服务商普遍觉得小商店的推出利空自身业务的发展。云快卖集团总总监卫晓祥觉得,在他看来,有会员体系、分销、多样化营销玩法需求的商户,依然会须要云快卖这样成熟的第三方SaaS服务商来支持。
相比起第三方增值服务,在小商店起步之初,更多店家的关注焦点还是在开店体验与流量上。
微信小商店早在两个月前开启公测。一位数码产品买家告诉界面新闻,他公测期间体验并不顺利。自己想对上传后的商品更改信息,却经历了好几天的初审流程。据悉,目前商品上传图片大小存在限制,且暂不支持视频展示,对数码产品的售卖尚不够友好。
一位个人店家则表示:“虽然注册一家小商店十分容易,但个人买家真正想做上去的门槛一直很高。假如没有实体店面支撑,货源从那里来?我个人觉得,有货源、有供应链的店家就会是真正的获益者。”
货源、采销体系、供应链这种电商元素,仍然是腾讯所欠缺的。从小商店的现有功能来看,小商店的定位还是平台与工具,为线下店家线上化搭桥。
不过上述店家也表示,自己早已加入了好几个千人小商店菜鸟群,在微信官方的背书之下,小商店响应者并不少。“群内最活跃的就是个体买家,如今你们的态度都是先占个坑位。”
上述买家觉得,小商店未来最有可能解决的是本地服务,今后社区内有客人有需求,可以直接从小商店下单。本质上,还是将零售行业线上化,盘活实体小店周边的私域流量。
假如小商店只做私域,那流量显然将会十分有限。一个可参考的事例是网店,这是上海口袋潮流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工具,功能同样是帮助中小店家在微信上开店。它一度出现爆发式下降并接受了腾讯的投资,但受限于流量封闭,网店业务也遭到了制约。
在多个小商店菜鸟交流群里,店家最关注的还是小商店的流量,这取决于微信会为之开放多大的流量入口。
微信为小商店开通了多个推广场景,包括系统、扫码、搜一搜、LBS、分享、公众号、企业微信、广告等,暂不支持直接分享至同学圈。
此前还有推测称,微信小商店是在为未来视频号的商业化做铺垫。目前小商店支持企业和个体户开办直播,在视频号全面向用户开放后,微信可以构建一个从视频号引流至小商店直播,再引导用户至小商店消费的闭环。
无论怎样,腾讯都早已越来越不满足于当电商行业的看客,而是做好了亲自上阵的打算。从看点直播、小程序直播、小鹅拼拼到微信小商店,腾讯虽然想将电商业务作为微信巨大流量变现的一条新渠道。
人人开店是个美好愿景。但做电商,腾讯仍需很长的适应时间。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