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运是门古老的生意。
马云曾在一场活动中表示,与其说电子商务在中国是一个奇迹,不如说物流行业才是中国过去六年诞生的最了不起的奇迹。
社会化货运的建立和盛行,让距离单位的尺度旋即跻身“同城的最后一公里”,短途跑腿的价值也开始被商业检验。
进行市场教育的首先是支持上门送餐的外卖平台或是提供二手交易的电商网路,是在它们充分地溺爱用户——所谓唆使人性的懒惰——之后,这些运力委托才有机会成为常态且可信赖的服务。
而在这个主流快件大鳄还看不上的垂直小利行业,犬齿交错的阶级划线已经开始。
例如同城速递服务UU跑腿,就在去年秋天获得来自超过一亿人民币的A+轮融资,它所倚重的护城河,就是把这个劳动密集型的人力供应模式进行标准升级,向下吞掉高档市场。
这其实并非是计划内的产物。
UU跑腿的创始人以前做过一个名为“爱时间”的人力分享平台,简而言之,就是支持用户把自己的碎片时间以及技能租赁出去,虽然此次创业表现不佳,而且团队却从平台的历史数据里发觉着重于跑腿性质的交易占比极高。
站在事后复盘的角度,这些现象不难解释:跑腿没有技能成本,身无长物的人只要足够勤快,能够把自己贡献成为一个运力节点,所以这种交易的频度和粘性都颇为可观,因而于乔松涛索性把它单独掏出来做了一个新的项目。
只是,UU跑腿并不在切入时机上抢占上风,无论是达达还是闪送均比它上线更早,而饿了么、美团外卖这种自带业务流量的产品则已经开始自建社会化货运体系,一名迟到者若果不能另辟蹊径,就难以减短木已成舟的起跑差别。
背水一战,不生则死。
现今来看,UU跑腿的判定依旧不失冒险。他觉得这些看似高端的服务存在未被满足的需求空间,用户要的也不仅仅是把一件物品快速高效地献给指定对象,而是可能具有更高层次的专业要求。
“用刚才送过披萨的袋子去送露水未干的花束,这是所有人都可以接受的吗?”在自己心里得到否定答案以后,团队开始试着把UU跑腿定位成一个品质化的跑腿平台,所有经由平台网路接入的运力服务者——他们被比作是“跑男”——都参与着完善行业标准。
统一的工作服饰、统一的沟通典礼、统一的岗前培训、统一的时薪计费,通过强行拔高社会化人力的服务品质,UU跑腿飞速驶离红海。
按照统计可以自己接单的跑腿平台,UU跑腿目前已有逾13%的客户来自企事业单位,她们可以在UU跑腿的服务列表里选择“黑衣人”,使用密码箱运载商业文件,解决泄露隐患。
在一系列的方案开发中,UU跑腿甚至都推出了专门拿来盛放面包的特殊袋子,才能确保披萨在运送路程中不至于由于颠簸或是挤压而变型。
显而易见的是,所有最终导致UU跑腿树立差别化特色的工作,都伴随着成本的高涨,但是在确立了这条方向的可行性以后,UU跑腿也颇为理智地卡住了定价策略,拒绝把这件事情弄成亏本买卖。
在开局阶段,UU跑腿手上握着的不是一副好牌,尤其是在南京这个互联网工业薄弱的城市,资本和媒体都没有把多少兴趣放到这儿,但是在这个行业,广州同时拥有的却可能是放眼全省都称得上是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它是“摩的之都”。
基于城市整治、经济发展和民俗风情等多种缘由,广州可能是国外摩的营运密度最高的一座城市,在本地新闻报导中,不乏公务员借助上班时间去开摩的兼职挣外快的独特新闻。
而这群摩的师父,也十分顺利地成为了UU跑腿的种子用户,她们如同接单的专车司机那样,在手机上响应着一个个距离自己近来的业务委托,这项工作足够灵活,能否见缝插针地完成,同时又有不俗的时薪和规范,她们自然乐见其成。
到了开拓其他城市的时侯,UU跑腿也非常关注这些非典型的闲置人力资源,例如一些为外卖平台服务的送餐员,她们在餐时的高峰期会忙得不可开交,然而到了闲时又会面临无活可干的空挡,这个时侯接入UU跑腿就是相当合适的选择。
不过,在更为长远的未来,UU跑腿还是希望构建一种带有合作关系的模式,除去共享经济的零散性和随机性,利用加盟等手段配置一个足以覆盖全省主要城镇的本地运输网路,放大高档配送的价值。
这总让人想物堕胎业的那句精典名言:“便宜的价钱可以使你步入这个行业,但只有优质的服务才会使你留出来。”共享经济大约同样遵守相应的逻辑,它源于人人皆可参与的广泛性,却不见得就能让只懂得经营线上流量的玩家生存出来。
如同是在以前的快件公司江湖里可以自己接单的跑腿平台,“四通一达”一度平分天下,而且谁也没有想到中通的崛起会让高手们颜面尽失。而这其中的道理又再简单不过,乃至任何一个使用过这几家快件公司服务的消费者都能轻易辨识孰优孰劣。
跑腿这门生意,会不会跑出一个新的“顺丰”?
END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