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饿了么首单红包需要验证码,只有“刷手”有软件能接码。记者即使拥有账号也无法刷到红包,只能提交订单后,由对方代付。
记者支付费用后,过了大概10分钟,对方回复已下单。记者登录饿了么账号,确实看到之前下的单获得首单15元的减免。不过,订单的手机号却变成了一归属地为广东佛山的移动用户,记者拨打该号码,客服称号码“余额不足”。
“微雨暖阳”提醒记者给商家打电话,将“佛山号码”改成自己的手机号,以便收货。记者随后拨打商家电话。商家回复,之前订单上的电话一直打不通,记者按照指示称手机已更换,商家称“会马上进行派送”。过了一会儿,确实有外卖快递员派送记者所下的订单,除去佣金,记者拿到一份比原来便宜了8.5元的“优惠”外卖。
南都记者化名“杨杨”在QQ群找人代下单,订单上显示,享受红包减15元的优惠。
除了“代下首单”,刷手们还会与商家合作“刷红包单”——商家可刷销量,刷手又可与商家共享每单15元的红包。南都记者以店主身份询问一昵称为“不想”的QQ号。对方介绍操作流程,“我在你店铺下单,你不用出货,平分红包金额”,15块钱的首单红包,“店主占8元,刷手占7元”。不仅“饿了么”,南都记者发现,只要外卖平台在推广期有“红包”或“满减”,外卖平台“代下”群里总有人吆喝可以提供“代下”服务,比如“代下大众外卖-15,可叠加满减,7R一单”“美团收单-20红包”。
QQ群有人兜售“刷单”教程
南都记者发现,以外卖平台为关键词的QQ群,总有人兜售“刷单”教程。上述为记者提供代下服务的“微雨暖阳”就自称出售“刷单”教程,一套40元。记者询问是否犯法,她却称“那么多人,都抓起来吗?”
日前,南都记者从一昵称为“后知后觉”的QQ号通过支付宝付款40元获得一套饿了么无限首单教程。
该教程显示,刷“红包首单”需要两个“神器”——“手机系统模拟器”和“接验证码平台”。
手机系统模拟器系一款能在电脑上模拟手机操作系统实现安装、使用、卸载应用的软件。一些模拟器还可自行设置不同手机IMEI号(移动设备国际识别码,每台手机都有唯一一个IMEI号)和手机型号,避免外卖平台追查。
而接验证码平台则是不断炮制新账号的“利器”。该教程推荐一款名为“The W olf”的接验证码平台,该平台可提供接收“饿了么短信验证码”和“饿了么语音验证码”的服务。
“刷首单”时,先选择2毛(0.2元)收验证码短信的项目即可取号——拿到一个手机号和一个短信验证码,两者即构成一个“饿了么”新账号,领取账号后即可去下单。而点餐后,由于“饿了么”需要二次语音认证,这时则要选择2元收语音验证码的项目,从而获取语音验证码。
教程显示,如果是大量接单外卖接单软件,为了应对外卖平台的追查,则需要用到一款名为“008神器”的软件,它可以一键数据清除之前的记录,安装循环重复的程序后即可实现循环清除。
除了“饿了么”无限首单教程,“后知后觉”还向记者附送了一套“美团外卖教程”、“大众点评领券(满15-15-170号段)”教程。他称,外卖平台大多有破解教程。教程还会随着平台的更新而更新。
追问
何谓接验证码平台?
大多数网站用户注册时,往往需要验证码,这原本是应对恶意注册之策,竟然也有破解之术。验证码只能通过手机接收,个人不太可能拥有多部手机,就算有也不方便操作,为达到刷量的目的,接验证码的业务应运而生。
所谓“接验证码平台”,能通过大量收购废弃却仍能接收短信的手机,汇成号码池外卖接单软件,根据用户需求,为其接收注册网站用户时需要的验证码,从而不断炮制出可登录网站的新账号。
刷单手机号从何而来?
南都记者发现,“The Wolf”接码平台在淘宝开设一个店铺提供平台充值服务。淘宝店介绍,“平台拥有卡商接近400个分布全国各地,每月供量400万张语音卡”,也就是说,接收验证码时取出的手机号码其实来自于平台合作的卡商。
所谓卡商,即指“手机卡商家”,这些人往往“养”了大量即将停机或月租非常低甚至为0元的手机号码。这些手机仍然可以接收短信或接听电话,利用这一点,可利用其来接收验证短信或语音验证码。
手机实名制,卡商没辙了?
不少在QQ群活跃的卡商均称兜售的卡是“实名过的”。为何卡商能够收到这些实名过的手机卡呢?
一、有可能是运营商的部分销售人员执行实名制不严。
二、有可能是身份证信息买卖。在“专业卡商验证码交流群”的QQ群,就有人自称销售身份证正反面和手持身份证照片,“50元500套,3万套打包300元”。但对于这些身份证信息的来源,其讳莫如深。
此外,南都此前报道,一些手机卡已经迈过了实名制的门槛,但却被进行二次销售。当时,有业内人士向南都表示,运营商现在能出售的手机号100%实名制,但消费者买卡后的个人行为却很难监管。
业内行动
平台表态严打刷单屡打不绝
事实上,针对互联网“刷单”产业链,多个平台均表态严厉打击。
然而,在O2O行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有意见人士认为,“刷单”行为一定程度可能是被默许的。据《北京晨报》报道,去年10月份,女子常某在滴滴打车平台领取打车优惠券,并虚构打车交易事实,在短短几个月内套现3万余元。常某因涉嫌诈骗罪,被海淀检察院批准逮捕,成为全国首例通过“滴滴打车”进行刷单套现的犯罪案件。
当时,海淀检察院检察官韩志泰向媒体解释,因为O2O行业竞争激烈,不少公司采取补贴用户的经营模式,以获取市场份额,一些人通过注册账户等方式很容易获得交易补贴;一些公司虽然明知发放补贴可能被职业刷单人“刷走”,但因刷单可以帮助公司获取更高的交易数据,有利于进一步融资,因此这种行为也被默许。
专家说法
外卖平台刷单如何厘清责任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阴建峰和刘雪丹曾就“刷单”现象发表论文《网络刷单行为的刑法规制研究》。
阴建峰和刘雪丹在论文中认为,刷单分为“声誉型刷单”和“财产型刷单”。“声誉型刷单”如果是给“好评”,有可能涉嫌虚假广告罪,而“恶意差评”则可能涉嫌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如果有敲诈行为还可能涉嫌敲诈勒索罪;而“财产型刷单”,如果是在网络平台合法注册软件账号的人,其实施的刷单行为可能构成对平台的民事违约,而如果是恶意注册平台账号者即“刷客”,则可能构成诈骗罪。
南都记者
* 公众号如需转载南都君原创内容,请后台联系授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南都君特选(戳下方标题)
为南都调查记者点亮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