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旺在一次演讲中表示,现在的年轻人宁愿去送外卖,送快递,也不愿进厂打工,大学生宁愿去干三四千的工作,也不去福耀公司赚10000的工资。
企业用工荒的现象如今非常突出,在广州珠海的一个招工现场,很多老板排队走上街头,举着工厂招人,月入过万,包吃包住的牌子,这里边有机械厂、鞋厂、制衣厂等等,而前来应聘的几千人看都不看,直接避开。
放在以前,这么好的待遇根本不用老板们排队去街头招人,现如今根本没有年轻人愿意看这些工厂,这到底是工厂不好,还是年轻人对于工作太挑,曹德旺其实早就有了答案,在他看来,现在的年轻人就是太浮躁,吃不了苦,工厂月薪过万没人去,一些小型的互联网公司开出两三千的工资,倒是有一大批人前去应聘。
但事实情况真的是这样的吗?其实我倒不这样觉得,如果年轻人吃不了苦,为什么他们反倒愿意去送外卖,送快递,难道他们不知道这样更累吗?每天要顶着大太阳,每天起早摸黑,工作到12点,其实说起来,年轻人不愿意进厂,跟吃不了苦没多大关系,而是跟这3个因素有关:
其一,对前景有思考,年轻人身上有的是力气,但对于现阶段的年轻人而言,他们更喜欢找一些具有挑战性,更有前景的工作,而不是每天重复做着机械性,繁杂的流水线工作,每天除了做事速度比以前快了之外,自身技能上没有任何的进步。所以很多年轻人离开工厂,去送外卖,送快递,为的就是提升自己的其他技能。
其二,寻求自由,在工厂打工,不仅每天做的是繁琐的流水线工作,而且还没有自由,做的不好,速度没跟上,时不时就会受到老板的责罚。如果上班稍有迟到,还会因此被扣钱。
其三,赚不到钱,为什么很多年轻人会离开工厂,去做比工厂更累,更有风险的话,不是因为他们不懂事,喜欢玩,而是因为他们知道,在工厂其实赚不到什么钱,虽然有些工厂开出了上万的工资,但真正能拿到上万的员工,一家工厂连四分之一都不到。年轻人出来打工,为的就是赚钱,让家人过上好日子,如果赚不到钱,他们自然而然会走。
也许很多人会说,送外卖送快递,自己开店多辛苦新手是干快递好还是外卖好,每天朝不保夕,拿的都是不稳定的钱,哪有进厂舒服,只要闷着头干活就行。不过送外卖送快递虽然很辛苦,但确实很自由,而且自己多努力点,一个月也能挣不少钱新手是干快递好还是外卖好,月入过万的比比皆是。开淘宝店,也是一样,说出去体面,而且不用受气,不用受各种制度的约束,每天辛苦的成果都是自己的,还能有更多的时间陪在家人身边,做得好,两三年就能买车买房。
其实仔细分析,年轻人不想去工厂上班,也是有道理的!
年轻人打工是为了什么?无外乎两个东西,一个是钱,一个是前途!
先说钱,虽然有工厂给出了月薪1万的工资,看上去的确不少,但其实这只是一个虚无的数字而已,等你真正进入了工厂之后才会发现,真正想要在工厂拿到一万以上的工资,除非工作3年以上,而且你的能力要非常出色,否则永远只能是基层员工,跟大多数人一样,拿着五六千的固定工资。既然赚不到钱,年轻人为什么要留?
再说前途,其实很多年轻人都知道,不管什么工厂,其实大家每天做的事情,就跟机器人一样,日复一日的做着同一件事。这对于精力充沛,有自己思想的年轻人来说,其实是一种煎熬。在工厂打工,不仅赚不到什么大钱,而且还没什么前途,对自己的个人技能没有太大的帮助。
也正是对这些理解透彻,知道这些道理,所以年轻人才不愿意进厂,甘愿去送外卖,送快递,或者自己淘宝创业,虽然干的活可能比之前还要累,但对于自己能力上,绝对会有很大的提升,而且还十分自由,比如像开淘宝店创业,自己当老板,就算讲出去,也非常体面,人家 都知道你是在为自己打工,而不是替别人打工,不用受 别人气。创业虽然很辛苦,但如果成功,回报 率绝对不会差。
所以这也就 能理解为啥江苏薛埠村有500多名村民不愿意进厂打工 而选择返乡淘宝创业了,确实是这样,既然能 靠着自己老家盛产的水晶赚钱,一年直播带货就能 有几十万,为什么他们还要大老远跑到厂里去给别人打工,看别人颜色。而且稍微干不好还要被扣钱,一年到头就回一两次家。
不过话又说回来,其实工厂招不到人,这也不完全是工厂的错,只能说现在的年轻人身上的压力太大,人家就想赚钱,如果赚不到钱,他们也没办法养活家人,所以离开也是人之常情。
曹德旺从当年贫穷落寞到现如今成为了一名全球知名的福耀玻璃企业的掌门人,和他的种种思想分不开。
他为人诚恳,做事脚踏实地,有很多人都想让他出一本自传,以此学习了解相关的经商之道与处事哲学。
曹德旺一开始是拒绝的,后来他想通了。我们的年轻人,应该多看中国企业家的故事,比如老干妈,任正非等,而不是整天巴菲特,别尔盖次这些外国人故事!
于是曹德旺在空闲时分,亲自执笔,写下了这本叫《心若菩提》的自传。一开始他把他的书名取作《临深履薄》,原意是想用自己人生的经历给大家启迪和警醒,绕过一些不必要的弯路,让大家的创业之路能够走的更通顺,早日走上成功之路。
但是出版社一看这名字,立马联系曹德旺:“曹总,您这本自传名让人觉得做生意很恐怖呀!这样的话,创业小白哪还敢创业呢?建议您能给改一改!”
曹德旺听到之后,笑了笑,最后把这本自传改名为《心若菩提》,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曹德旺先生也是想让自己的读者向善,学会在社会上以善待人。
毕竟曹德旺能够走到今天,成为首屈一指的企业家,除了他独特的创业思维以外,他还有一颗向善的心,迄今为止,他向社会捐款高达120亿元,因为他的善心,他也让许许多多社会底层的人民得到了帮助,而善有善报,他的事业也越来越好。
正如曹德旺说过的这般:“留给子孙的,不是财富,应是智慧。”
他将自己经历的迷茫、遭遇的困境、以及如何识人、用人,还有一些鲜为人知的经历都全部记在自传里,众多读者也能从曹德旺的自传中找到创业者之间的共鸣。
虽然曹德旺的成功不可复制,但是他身上所传递给我们的正能量,以及相关的一些成功经验和为人处世之道,都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思考体会,也能够避免大家踏入同一个误区里。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