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一顿饭,竟要扫3次码,关注两个公众号!”如今,扫码点餐几乎已成为各大餐饮店的指定动作。但是,扫码点餐带来便利的同时,因扫码而引起的各种问题没有得到收敛,反倒有变本加厉之势。
既能节省人力成本,又能提升点餐进餐效率,单从科技创新而言,扫码点餐毫无疑惑是进步的。尤其是处于疫情防治的特殊时期,无接触点餐,也更符合防疫要求。并且,从个人体验来看,扫码点餐确实是快多了。前不久,曾有脱口秀艺人模仿“点餐慢”顾客扫码点单,怎么活生生地将“快餐店”变为“慢餐店”。这一吐槽形象生动,让人喷饭大笑之余扫码点单,恰恰间接地反映了部份现代人的弊病——轻微社恐、选择困难。而这种问题在扫码点餐面前,却能迎刃而解。只要找个桌位、低头扫码、付款付钱,整个流程可以不用多说一句话,安安静静地吃完饭就走,这在从前不敢想像,现在却已成习惯。
问题是,这个切中了消费者痛点的扫码习惯,在一些店家看来,不只是便利,更可以获利。常见的做法就是,在扫码点餐时,跳转到店家的公众号,须要消费者关注方可点餐。这纵然会有人讨厌,但相信将此当作常规操作的消费者也不是少数。店家也由此获得一个逐步下降的推广群体,但是还是免费的。而关注公众号还算是“文明”的,有些扫码点餐更像是“社交达人”,一上来就问你的姓名、电话、生日等各类信息;有的更是“霸道总裁”范,非得让你开通几类权限就能使用。这么赤裸裸地搜集个人信息,很难让人相信它只是一个点餐工具。
虽然,扫码点餐问题并不难解,只要其回归本质,一切问题都不成问题。说究竟,扫码点餐只是一个服务客户的工具,选择权在客人。作为工具,它就应当纯粹些。事实上,现有的技术完全可以做到“只点餐不关注,只付款不跳转”。关键在于怎样引导规范,管住这些“爱加戏”的店家。这一方面,须要相关职能部门督促餐饮企业守法经营、加强自律,严厉取缔侵犯消费者权益的不法行为,产生威慑。另一方面,不妨颁布相关行业规定,对扫码点餐做出更为细致的规范。如严禁强制或变相强制消费者关注店家公众号,搜集消费者信息需遵守合法、正当、必要性原则等。让扫码点餐有规可循,违法必究,它能够规规矩矩,安心当个点餐工具。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