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环境变了,而逼抢与逼抢同样重要。
文|高歌
图片来源|
自张小龙预告短内容以来,微信的若干变化里,最受关注的是视频号。自媒体、CEO、投资人轮番上阵,动辄万字长文解析视频号里的流量与机会。
但实际上,微信还有另一条容易被忽视,但至关重要的发展脉络——微信九年,须要的除了是生态的完善,还须要生态的整治。
谈整治,首先须要将眼神转向早已存在8年的公众号和同学圈。这也是当前微信里两个颇为突出的矛盾:公众号打开率的增长以及微商对同学圈的侵蚀。
今年此时,曾形成过一波逃出微信的巨大情绪微信公众号开店,年青人的新一代社交软件层出不穷,企图捉住代际变化而形成的新社交机会。但最终都是难以撼动微信的小水花。
2020年,腾讯总算将短视频交棒到微信手中,以视频号媲美抖音快手;看点直播以后,微信再下场做小程序直播电商,与阿里进行店家角逐。另一个未知的变量是三大营运商联合推出的5G消息,从即时通信工具底层,对微信构成釜底抽薪式的恐吓。
竞争环境变了,而逼抢与逼抢同样重要。
公众号七大变化
公众号求变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上线“专辑”模块、升级评论区“留言”、推出“搜索”组件、打破公众号“时间序”——一周之内微信公众号开店,微信接连释放了四项与公众号生态相关的新功能。2020年1月以来,公众号生态还有另外三项变化——开通付费文章、增加“视频”入口以及赞赏支持“和作者说句悄悄话”。
在视频号出现曾经,公众号几乎可以与微信自有内容池画上等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七大变化和往年的小修小补不同,是一次更为彻底的改革。
张小龙反省公众号的“两大失误”,一是公众号很长时间以来都只有PC版本,限制了内容创作者的范围;二是一不留神弄成了以文章为内容的载体。“两大失误”造成了两大缺位,一是缺乏一个人人可以创作的载体,二是抒发形式上的不足——视频号由此诞生。
视频号填补了短内容的缺位,但补全内容生态并非简单的1+1=2。短视频作为一种更容易吸引用户注意力的内容消费方式,不排除会在先前图文的用户圈里抢劫流量,造成公众号打开率进一步增长。
微信须要挽回的,是创作者对于几近触底的公众号打开率丧失的信心。
具体来看公众号的七大变化,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方面:创作者变现、用户阅读效率优化、创作者和用户之间互动关系,内容抒发形式补全。
让创作者彰显价值是微信的原动力之一。上线“专辑”功能可以和付费文章联系上去看,连载类内容是付费文章的主要类别之一,“专辑”为系列文章提供了更好的呈现方式,并支持分享给好友以及分享到同学圈、收藏到微信。付费文章是在广告和赞赏之外,为内容创作者提供的另一种变现途径。
“专辑”也在优化阅读体验,让连续性阅读不被打断。但对于阅读效率优化更加重要的功能是公众号“搜索”的加强以及“推荐”机制的引入。搜索有两个变化,一是在文章内嵌入推荐搜索框,并容许设置最多不超过6个搜索关键词;二是“号内搜”搜索范围新增“最近读过”,搜索排序新增按时间或按阅读量排序。
推荐机制打破了公众号长久以来的时间序,甚至出现了“乱序”。但微信证实这是和看一看类似的“智能推荐”,而是公众号“阅读效率优化”。
但不可证实的是,微信正在用推荐和搜索两大引擎,将优质内容、更感兴趣的内容以最短路径带到用户面前。
评论区留言支持“多轮回复”以及赞赏后可以对作者说一句“悄悄话”,意在创作者和用户之间降低互动及联接。用户对公众号的认知归根究竟是对“人”的认知,和创作者距离拉近,也更有益于信任感及用户黏性的构建。但互动方式只是“小心试探”,留言区并不支持用户和用户“多对一”的回复,对作者说一句悄悄话还隔著一层付费赞赏的门槛,互动和联接并不彻底。
上线视频号以后,微信在公众号“常读”一栏再开辟视频入口,且两者并不互通。公众号“视频”入口、视频号加上看一看视频、视频动态,微信以接连开放两大视频入口的方法,迅速补位内容生态。
有图文和视频,有免费和付费,有搜索和推荐,有评论和互动,“变了样子”的公众号,打开率能够触底大跌?
复兴同学圈
公众号以后,下一个须要从机制上发生改变的,是同学圈。
随着好友人数逐年降低,微信开放了5000人的好友上限,两个直观体会是——发同学圈的压力变大、刷同学圈的动力变小。
但实际上张小龙曾说,“很多人都说要逃出同学圈,或则说不怎样用同学圈了。但事实上这是互联网圈子你们看见的一个表象。每晚有7.5亿人进去同学圈,平均每位人要看十几次,所以每晚的总数是100亿次。”
同学圈是一个每日爆光总数达到百亿次的大流量池,这一点并未改变。同学圈广告两年仅降低至三条,其广告潜力被持续看好。腾讯2019年第四季度财报显示,2019年初同学圈人均单日广告爆光量由两条降低至三条,并在年末成功测试第四条。第四条广告暂未释放,依然留有足够的扩容空间以及总价提高空间供投资者们想像。
每位人每天花在同学圈的时长基本固定在30分钟左右,张小龙称“微信永远都不会把用户逗留时长作为一个目标”。而这30分钟左右的体验却是微信须要注重的,例如能够降低发同学圈的疑虑,更自由地抒发看法;又如能够降低微商的干扰,更快地抵达且不遗漏好友动态。
据悉,视频号上线后,不排除固定的30分钟会被视频号分流。同学圈和视频号分别坐落发觉页的第一栏和第二栏,入口之间存在微妙的竞争关系。
微信始终都有心促活同学圈。2019年末上线了表情包评论,掀起了一波表情包斗图比赛,但这一功能或因监管风险很快被暂停。而在去年3月微信7.0.12版本中也有一条关于同学圈的小功能,同学圈出现了“跳到还没看见的位置”绿色篆字,点击即可跳转到上一次的浏览位置。
至于同学圈被非议最多的微商,实际上,微商随着社交/社群电商的发展而发展,这一庞大的群体不大可能从微信生态中消失,而只可能被分流。
8年前,微信同学圈从一张相片开始,“拍一张相片,就拥有了一个相册”。而现今同学圈只能看见一部份人同学圈,但是参杂着微商和营销内容,意味着信息质量的增长。与改善公众号生态逻辑类似,同学圈也须要一个更高效的机制,将优质内容、用户感兴趣的内容后置。
微信好物圈(现微信圈子)是对分流微商的一次失败尝试。微商是基于同学关系的带货行为,同学圈是一个巨大的爆光平台,而好物圈入口却很深。因而好物圈对于微商几乎没有任何吸引力,不会退而求其次。
真正才能转嫁同学圈压力的是视频号和微信群。一方面,视频号在入口级别上仅次于同学圈;另一方面,直播成为电商标配,短视频+直播正在取代掉电商盘面中一部份图文的存量。
去年3月的改版,微信群也有三个新变化:上线群工具、群待办以及支持群聊备注名称。对于交易类微信群而言,群工具和群待办相当于变相提供了购物车功能,在微信群内完成交易转化。支持群聊备注名称,以便用户更好地进行群管理。
一个小插曲是,近期同学圈出现一个bug,可以发布空白的同学圈信息。这个bug并未引起破坏性的体验并很快被修补。但毫无疑惑,无论是公众号还是同学圈,都在随着生态的变化而变化。
这样的变化其实是视频号带来的“鲶鱼效应”,亦或是微信在动态变化的竞争环境中,一次不动声色的逼抢。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