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百年时光化为一瞬。又是一年“五四青年节”,青春是什么样子?五四先驱陈独秀曾有言“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只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青年时期是生命里最旺盛的时期,心中有梦,不断攀爬。一代代中国青年将其青春献给祖国,献给他们愿意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中国梦再次起航,中华梦在此翱翔,五四精神,定将万世不朽。今朝你我同在追梦路上,青年微创业携手100名新时代创业者,共怀五四爱国精神,谱写时代青春华章——跟青年微创业创始人张萌一起就“致青春创未来”,讲述自己的创业故事!
读书读多久才算够?如果给一个期限,我想应该是终生。
我是大圆圆,人工智能领域博士,同时也是一位创业者。二十余年求学路漫漫,现在回首非常感谢这些年的坚持和努力。真所谓书山有路,学海无涯。感谢人生中遇见的那些优秀的老师们。让我不断迭代,成就现在的自己。
1. 躬行践履,终生学习
2019年,经过二十余年的求学生涯,终于拿到了博士学位证。我的求学路径不算坎坷,也不是一帆风顺。有好几次机会可以找到一份优秀的工作,秉着“人丑就要多读书”的信念,一路读到了博士。拿到学位证的那天,想着应该是把这辈子的书都读完了,但真正进入职场后才发现,校园生活的结束只是学习生涯的一个新的开始。在校园中,日日跟书本奋斗,学不好无非就是分数不太好看,“挂科”则是天大的挫折,然而在社会这所大学中,一切失误和懈怠都将用汗和泪直接告诉你答案。生活不断地重拳出击,选择错误也不只是“重修”那么简单。人生是不可以“重修”的。
好在,二十余年的求学路径给了我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好的学习方法。在我初入社会经历了几次血泪教训后慢慢的开始反思自己的问题,并努力地寻求解决方案。
更加幸运的是,我在刚刚进入社会不久就认识了我职场的导师张萌_萌姐。通过《时间管理50课》《加速:从拖延到高效》《从受欢迎到被需要》《让你的时间更有价值》奠定了我进入职场后的自我管理、人脉管理基础,并改变了自我的认知。
(1)时间高效能
萌姐的“单位时间货币价值”理论,让我醍醐灌顶。时间效能思维深深根植于我的脑海微创业,不能产生效能的事情统统不做,因此,读书时期喜欢打游戏、喜欢闲聊、刷剧的坏毛病自然而然的戒掉了。在进入职场后时间和金钱的转化更加明显了,时间就是金钱,高效利用时间,提升单位时间货币价值,是我职场信条。想办法更加高效的规划时间,并留出足够的时间自我迭代和学习,成了我常规操作。
(2)学习五环法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尽管二十年的求学路让我拥有了扎实的学习方法,再加上工程应用背景更是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重要。但是萌姐的“学习五环法”还是让我惊艳了一把。“学、思、做、教、盈利”,五个清晰的步骤,直接让学习立马拿到结果。和校园不同,在校园学习更多的是厚积薄发的过程,而在职场更多的是同步输入,同步输出,拼的就是转化能力,这是我职场践行信条第二。校园给了我足够的基础理论,现在要做的就是以理论为基础驱动专业技能的转化和变现。
(3)闭环思维
“如果还没有把复盘反思当成习惯,也许你的人生还没有正式开始”。萌姐给我的第三个要点就是“复盘”或者更加扩散一点叫做“闭环思维”。很多事物都是螺旋上升的,从质变到量变的过程,那么“复盘”就是推动质变到量变的“催化剂”。以前不太做“复盘”,毕竟不断前行会更加的快速。但当进入职场后,会发现失败的代价太大了,每走的一步路都要发挥它最大的价值,复盘能够把每一次行动的价值最大化。这又跟之前说的“效能思维”产生了关联。
回顾短短职场生涯,非常感激能够在初入职场就认识了萌姐,也非常感激自己能够all in 投入“青年微创业”的学习。躬行践履,终生学习,期待跟着萌姐一起迭代自己。
2. 认知升级,成长跃迁
2021年4月,我终于下决心开启自己第一家公司,实现了大学时候的创业梦想。回顾这几年的成长路径,发现短短几年,我早已不是从前的那个我。从前的那个我是怀揣着“梦”,而现在的我则是“梦的践行者”。
“创业”这件事情,受校园文化影响长期根植于内心,但是学校中的创业活动更多的都是流于形式。那个时候参加比赛,就是想怎么能够更加有创新点,让项目体现更多的技术含量,怎么能够让PPT更加酷炫一些,目标就是拿个高分,获得奖励。经过不断的学习,特别是参加了几次萌姐的线下课和“微创业全能训练营”让我对创业的想法有不断的迭代,并且找到了创业的“核”。
(1) 成为创业者的自身素质
最先改变的就是我自身的认知。创业者将是一家公司的掌舵人,作为船长最先想并不是风光无限万人敬仰,也不是想得盆满钵满,而应该是一份“责任”。创业不是为了赚钱,创业只是一种生活方式,是对社会的的一份“责任”,是一种修行。萌姐所谓的“利他”思维,在创业早期我是没有的。但是现在我明白了其中的“责任”,于是也能够找到创业的“根”。
(2) 成为创业者的理论知识
创业是一门课程。在本科课程体系中就有“创新创业”这门课程,只不过当时觉得及其的形式主义。但是现在想来并不是课程不好,而是认知不够。
早期创业想法更多的是基于自身考虑,我能做什么,我擅长做什么,我有什么样的资源。但是真正学习创业以后,会发现“责任”是根,企业的生存才是主要任务。想要生存下去,选择涉足行业非常重要,财务知识也必不可少,处理人员管理的问题更是重要。
我选择“青年微创业”作为发展的基本平台,不仅仅基于对萌姐的喜爱,也是对行业趋势的判断。活下去才是最重要。
(3) 成为创业者实战知识
任何一门课程都是需要实战的,非常感谢萌姐提供了一个实战的平台。尽管和我主业相去甚远。但是“借假修真”的过程,却让我完整跑通了创业的流程,了解其中的艰辛和不易,同时也能够找到路径实现梦想。
3. 渡己渡人,以己度人
萌姐教导我们要有“利他”精神,通过和萌姐的深入学习让我产生了思维的迭代,并且拿到了还算殷实的成果。尽管萌姐的东西是真的很好,但是还是有很多小伙伴觉得犹豫,觉得不可思议。大部分人都是“因为看见,所以相信”。因此,我想以自己作为“实验”,让身边的人真的能够“看见”再去相信。
我构建了“梧桐巢”社区,服务于团队创业者,致力于“构建有价值的生态”。在实践过程中,我发现每位创业者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但是由于行业壁垒导致无法信息互通,但是我们基于“青年微创业”又有着强有力的关联。在社区中,我们共同探讨学习知识,共同提升认知和学习能力。此外,我们还会定期做行业的技术交换,真正的构建有价值的社区生态。“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1) 从小白到大咖的中学老师
现在提到小王老师,对平台有些了解的小伙伴应该都有知道。那个投资失败,来自于大青海的普通中学教师。也是那个六个月颗粒无收的小白学员,同时也是一个月30W的创业者。这些转变都是源于“相信”和“坚持”。
(2) 从农村到北京的小会计
初次认识师娴的时候是在“又忙又美”社群,非常的腼腆,却也是个非常积极乐观的小姑娘。但是聊起观点和决策的时候,总会说“我不行”“老公说我不行”“我学不会”之类的,尽管这样她还是选择相信萌姐,成为了我们的创客。真正见到她的时候是在线下课,发现她其实是一个非常有气质也非常有能量的姑娘。大概是因为从农村走出来到北京有些不自信微创业,会问我们“你们是不是都是城里人?”我告诉她,能够从农村走到北京,并在北京扎根买房已经比90%的人都强多了。“赢”就是比过去的自己好一点,她已经跨越了自己的起点,对家族产生了质的跃迁,是非常不容易的。那些在大城市长大的孩子只不过是起点更高一些,成长的增量是不如你的。现在的她,也更加自信并且带着自己的老公一同成长。
(3)90后高管的能量释放
滕月是一名企业高管,初次认识的时候被她闪闪发光的履历所吸引。她非常认可萌姐的理论,同时也非常希望从事教育行业。因此,她的加入几乎没有什么波澜。最初认识滕月的时候,她一直强调想辞职、换个行业重新开始,就好像从一个极端到另外一个极端一样。但是经过短暂的学习,她打通了自己的人生规划:每个人的决策都是有自己的“理论基石”,而这个“基石”就是未来发展的根本。以往职业上的成就证明了“基石”足够牢固,没有必要全盘否定,而需要做的就是在“基石”上开出不一样的花。现在的滕月看到了自己未来的方向,既能够每天快乐的工作,同时也组建了自己的“读书会”,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坚持下去。
无论“眼前的苟且”还是“诗和远方”都是人生的一部分,缺一不可,拥抱前行。
“梧桐巢”社区,服务于团队创业者,致力于“构建有价值的生态”。让每位伙伴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共同合作,共创未来。
最后感恩萌姐和“青年微创业”提供了一个持续践行和学习的平台,愿未来的十年二十年或者五十年,我们这些老姑娘还能够保有初心,终生学习。
愿出走半生,归来依少年。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