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吧!
「开店邦」聚焦中国连锁行业
排版:JOE
文字:李绪廷
编审:周爱萍
日前,中国品牌网推出“2020团餐行业十大品牌排行榜”,千喜鹤(河北千喜鹤饮食股份有限公司)、索迪斯(上海索迪斯管理有限公司)、爱玛客(爱玛客服务产业(中国)有限公司)、金丰(北京金丰餐饮有限公司)、麦金地(上海麦金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快客利(北京快客利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华工后勤(武汉华工后勤管理有限公司)、誉兴YU-KING(深圳市誉兴饮食管理有限公司)、鸿骏(东莞市鸿骏膳食管理有限公司)、健坤(北京健坤餐饮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上榜。
团餐,从吃饱到吃好,加快服务升级
团餐,顾名思义就是团体膳食,是一种为群体消费者提供就餐服务的餐饮模式。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学校等的饮食供应已成为团餐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还有部队团餐、会议团餐、活动团餐等。
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的一份团餐资料显示,中国团餐的发展历经了以下五个阶段:
(一)传统时期:中国团餐的“大食堂”阶段;
(二)萌芽期:中国团餐的初始发育阶段;
(三)成长期:中国团餐的发展阶段;
(四)转型期:中国团餐的市场化发展阶段;
(五)黄金期:中国团餐的繁荣发展阶段。
如果单说团餐,好像没有什么直观印象;不妨将团餐行业的市场容量,放在整个餐饮行业中去对比,其所占30%的市场份额,就显得很是厚重。须知,2019年我国餐饮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达到4.67万亿元,占GDP总量的4%以上,其中,团餐占据了30%市场份额,其规模之大,已经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团餐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69万亿元。
这从《2018年度中国餐饮企业百强》名单中也可以看端倪——前50强中团餐占据11席。截至2019年,全国市场主体实有户数1.23亿户,其中个体工商户8261万户,企业3858.3万户。企事业单位、学校、会议等基本上都离不开团餐,目前我国团餐市场规模达万亿,且呈快速增长态势。
记者调查发现,现在企业食堂的主要消费群体是80后和90后,这一代人的显著特点是时尚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崇尚个性化、品质化的服务体验。于是,很多团餐企业开始着眼于满足消费者从吃饱到吃好的需求,从吃饱到吃出健康、吃出品位的需求,加快了服务升级的速度。另外,口味上也从重口向清淡方向转变,倒逼团餐企业主动提高食材品质、注重营养搭配、采用健康的烹饪方式来吸引消费者。
尤其是近几年来,中国团餐企业更加注重品牌建设,因为品牌代表着社会认可度。作为全国约有6.7亿刚需受众的团餐而言,工业化、标准化、品牌化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尤其是标准化菜品问题的解决,是团餐品牌快速开分店,进而形成品牌集群效应的关键。
餐饮、互联网、房地产众巨头纷纷入局,团餐赛道硝烟弥漫
根据中国烹饪协会统计的数据,截至2018年底,中国团餐企业数量超过10万家,但是年收入在1亿元以上的企业占比仅有1%。另据中国饭店协会公布的数据,2018年中国团餐集团10强业额合计超过550亿元。
这说明团餐市场依然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难以摆脱订单少、利润空间小的困局。市场分散,头部不够拔尖,中腰部企业少的痛点也一直存在。但即使这样,很多餐饮巨头、互联网巨头和房地产巨头还是纷纷入局,争抢团餐这块大蛋糕——中式快餐品牌老乡鸡进入了团餐市场,推出了8款套餐;
肯德基进入企业订餐市场;
麦当劳也进入企业订餐市场;
餐饮业大佬入局团餐业务,似乎是“分内之事”,而快递大佬顺丰也来凑热闹,则备受业界关注。
今年4月,快递企业顺丰悄悄上线“丰食”小程序,试水企业员工团餐外卖服务。点开小程序,主页设置了“外卖点单”及“堂食点餐”两大功能,企业员工通过认证后,在平台点餐可享受专属优惠。目前,已有德克士、味千拉面、西贝莜面村等连锁品牌入驻。其推出的“瓜分500万”的活动也备受关注:普通用户邀请企业入驻,并在6月30日前消费1000元,推荐人可获得500元奖励。
除此之外,美团也在全国发起“放心工作餐直供”行动,为多人团餐、企事业机构食堂提供从餐厅后厨直达办公楼的订餐服务;饿了么则在全国推出“团餐安心送”业务,联合永和大王、肯德基、张亮麻辣烫等餐饮品牌,对接地方政府、工业园区等机构,以解决各省市复工单位的用餐需求。
房地产巨头万科,也在3月正式成立食品事业部,业务开展初期工业园食堂点餐小程序,主要布局生猪养殖、蔬菜种植、企业餐饮三大领域。其中企业餐饮就是团餐业务。这也标志着团餐成为了万科战略层面的业务之一。坊间戏言:万科都来团餐争食,说明团餐会比造房子更赚钱。
业内专家直言,巨头们的涌入是因为团餐市场是一块未被完全开发的市场,是餐饮行业少有的蓝海市场。
的确,占整个餐饮市场30%份额的团餐,餐饮巨头、互联网巨头、房地产巨头,谁不想赶来这个被低估的万亿市场,分一杯羹?
就在餐饮巨头、互联网巨头、房地产巨头纷纷入局的时候,团餐企业更是披挂上阵,争相闯出自己的路子来。
近日,中国团餐品牌“荷特宝(以下简称荷特宝)”宣布完成数千万元B轮融资,由襄禾资本领投,赛哲担任独家财务顾问。此前,荷特宝已完成由弘章资本领投的A轮融资和安持资本领投的Pre-A轮融资。
荷特宝创始人许峥表示:“团队看好并将深耕团餐这个万亿级蓬勃发展的市场。荷特宝以‘地球人的美好生活’作为企业愿景,这几年经历了平稳快速的成长,公司将继续通过创新模式,满足新时代消费者的消费习惯。”
除团餐企业外,3月9日,食材供应链企业望家欢农产品集团宣布完成6亿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资金已经全部到账,由美团点评战略领投,现有股东隐山资本继续跟投;5月11日,一站式食材供应服务商乐禾食品集团也宣布完成4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由美团龙珠资本及鼎晖投资联合领投。
这足以说明,在社会餐饮普遍不甚活跃的背景下,团餐领域却意外受到资本青睐。
当团餐遇到摆摊,是尝鲜还是市场延伸?
摆摊,是当下中国的热词之一。
似乎只有摆摊,才能重食人间烟火,跟上时代的潮流。
更有业内人士呼吁“小吃品牌要进入团餐,团餐也要尽早引入小吃品牌,谁越早认识这一点,谁就能快速适应这个时代。”
于是,小吃品牌和团餐企业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合作:
(一)主动引入社餐、团餐领域较成熟的餐饮品牌;
(二)与专业第三方团餐小吃品牌孵化机构合作;
(三)自主研发小吃档口,推出专有品牌。
于是,一些企业内部成立专门的团餐档口研发部门,为企业内部众多食堂项目点提供档口运营支持服务。这样做,既为满足自身食堂招商的大量需求,又出于运营管理管控的目的,将档口品牌控制在手,实在是一举双得。况且,现在食堂里的小品牌都能动不动就占据销量top榜,被认为是企业成长的第二曲线,若不抓住,将错失良机。
因此,一些团餐企业认为,档口品牌化是未来发展趋势,市场潜力巨大,是新的利润增长点。
但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是骨感的。很多团餐企业试运营后发现,孵化小吃品牌,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某团餐业资深人士认为,低毛利、规模化是团餐的基因。做小品牌就要有规模,没有规模做支撑,管理成本也很高。尤其在品牌前期发展阶段,内部管理费用无法摊薄,反而更高了,利润达不到预期。所以,真正将内部项目孵化做成品牌,还有很漫长的一段路要走。
这其中,中快集团算是其中的佼佼者,其自身孵化的小吃品牌面夫子、三叔公、小米姑娘、盛香煲仔饭等,已经是业内比较知名的档口品牌,开始公司化运作,入驻了不少其它团餐企业运营服务的食堂。
中快集团之所以能成功,将小吃品牌做大,是因为自身“盘子大”、规模体量起了很大作用,这是一般中小型团餐企业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如果不具备产品研发能力、又没能力将特色菜品打造成品牌,团餐企业就不要尝试打造小吃品牌。
由此可见,团餐企业尝试“摆摊”,也不是一件易事,其中既有外部条件的制约,更是对内部实力的考验。
无论如何,今年的疫情催生了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各行业巨头的加入,使团餐蓝海瞬间泛红;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消费习惯的变化、团餐市场进一步细分,红海随时可能成为新蓝海。
团餐工业园食堂点餐小程序,这片被大众忽略的万亿级蓝海,是否会成为餐饮界的新“网红”?时间会证明一切。
商务合作/转载/投稿/加群:(微信)
固话:
专注新零售 聚焦中国连锁行业
关注连锁/零售/餐饮/商超
创业创投/资本对接领域
入驻今日头条/微博/一点/网易/百家号等平台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