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经营扫码点餐系统平台的相关人员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因监管收紧,强制关注公众号的功能已不能再使用,是否关注,由消费者自己决定。
最近的一次整治来自腾讯。日前,腾讯向开发者推送了关于自查“扫码点餐强制关注公众号”问题的通知,要求开发者自查是否存在此类问题,并及时整改。同时,腾讯表示平台将于2022年1月17日开始对此类问题进行核查,违规的公众号将被限制二维码打开公众号能力。
这并非腾讯首次出手。据腾讯相关负责人提供的资料,腾讯此前便收到用户投诉,曾多次发布通知,要求服务商整改。
随着整治力度不断提升,无论商家还是系统制作方,想以扫码点餐强制关注公众号获利将变得愈发困难。
图源:视觉中国
企业推“吸粉码”打擦边球
扫码点餐、诱导关注公众号等功能并非由餐饮商家设计,而是有专门的公司开发相关产品和服务。
“有人到我的店里推销点单系统,双方谈好价钱后,对方会把小程序发给我,我再录入店铺资料使用。”12月24日,某餐厅负责人孙先生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这套系统并非免费,顾客每次扫码点单付费,系统制作方会收取3‰手续费。
与孙先生不同,12月22日扫码点餐系统一套多少钱,上海某餐厅负责人赵佳(化名)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扫码点餐系统一套多少钱,自己店内的扫码点餐系统是主动找第三方合作的。“对方提供了可用的二维码,具体点餐网页也是设置好的。”赵佳表示,“对方按饭店的规模收费,一次性结清,我当时付了几千元。”
看到市场需求,不少科技公司进入该领域,并不断推出花样繁多的营销增值服务。杭州迪火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12月21日,时代周报记者以餐厅负责人身份与该公司取得联系,一名工作人员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该公司针对餐饮商家的公众号提供营销服务。服务分基础版和工具版两种,基础版收费299元,一次性节清,可享受钱款随时到账、随时退款、自定义公号菜单等服务;工具版则需要商家先购买基础版后,每年再缴费799元才能开通,开通后商家可享受公众号粉丝数据分析、高级接口对接等服务。
图源:受访者供图
一个重要的区别是,工具版营销服务会在下单支付页面显示公众号,引导消费者关注。
“这个功能今年1月下架了,因为国家出台了规定,禁止强制关注账号。”上述工作人员表示,“我们把这个功能下架后,推出了第一版‘吸粉码’,消费者扫码后必须关注公众号才能开始点餐,属于强制用户关注。这版‘吸粉码’按年收费,每年1599元。”
所谓“吸粉码”,其实就是企业为应付监管所打的擦边球。在8月微信发出整改通知后,10月,该公司发布了新版“吸粉码”。新“吸粉码”收费标准与老版相同,每年1599元。区别是,新版“吸粉码”不具有强制性,消费者扫码后可自主选择是否关注公众号。
“老版‘吸粉码’强制关注,对商家而言是有利的,但涉嫌垄断。国家要求腾讯整改公众号,我们就不能再用老版‘吸粉码’了。”该公司另一工作人员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当消费者关注公众号成为粉丝,或在扫码点餐过程中注册成为会员授权了手机号等个人信息,商家便可借此加大营销力度,增加用户粘性,但消费者却因信息泄露而不胜其扰。
“有些餐厅就跟电商商家似的,我很讨厌这些垃圾短信,个人信息都泄露了。”12月23日,消费者王女士向周报记者无奈表示。
图源:受访者供图
12月26日,某互联网公司技术人员张磊(化名)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理论上,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可以被开发小程序、运营公众号的公司收集。
同日,另一互联网公司技术人员王超(化名)向时代周报记者表达类似观点。“如果消费者不信任商家,就不应该同意授权,因为这部分信息有可能会被技术公司卖给专门的数据公司,从而达到盈利的目的。”王超表示,“当一家公司收集到的信息足够多,就可通过数据分析判定某一消费者具体属于什么群体,为消费者推送相关服务。”
有媒体曾报道,消费者填写的手机号、生日、姓名等个人信息会储存在开发公司的“云端”,开发公司将信息进行分类,以实现对消费者的精准营销。即使是长时间未到店消费的顾客也会被系统“筛选”出来,并通过一系列促销方式将其“唤醒”。
“消费者不需要向商家出示个人信息,如果商家以强制方式向消费者索取,这种操作就涉嫌违法。随着消费者个人信息的不断积累,商家能对消费者形成监控。”12月24日,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何防止信息不被内部人员违法使用?不被外部黑客攻击窃取?商家和系统开发者应采取一定措施保证信息安全。”
监管部门、企业多轮整治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