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张建辉
生活中,我们总有一些搁置不用弃之可惜的物品,最近流行上去的网路闲置物品交易平台恰好能解决这一苦恼。但目前,这些交易平台也存在着不少隐患。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1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5.9%的受访者使用过网路闲置物品交易平台。在这种平台,受访者更乐意买卖电子产品(61.0%)和书籍(45.2%)。受访者最害怕的问题是质量无法保证(56.0%)、欺诈诈骗(45.6%)和物品调包(43.3%)。64.2%的受访者觉得要强化使用第三方担保支付。
75.9%受访者使用过网路闲置物品交易平台
“用过几次闲置物品交易App买东西,体验不错。”杨东林是天津一所院校的大四中学生,非常喜欢拍照,但作为中学生,他买不起一手摄影设备,“买二手的摄影器材对中学生来说性价比更高”。
“我时常会在交易平台上卖一些不用的东西,但极少去买。”北京白领于小娜,平时喜欢买东西,有些用不着的物品她还会考虑再卖出去,“衣服、化妆品、发卡、日用品等都有”。
调查显示,75.9%的受访者使用过网路闲置物品交易平台。10.1%的受访者特别认可网路闲置物品交易平台的商业模式,57.4%受访者表示比较认可,27.8%的受访者表示通常。
来自上海的淘宝店家陶金心告诉记者,她在网路闲置物品交易平台买东西是很有选择的,“主要是一些衣物、鞋、零碎的生活用品闲置物品交易平台,偶尔买书”。
“除了摄影摄像器材,我时常都会去瞧瞧有没有麦克风、小音箱,二手书也比较实用,确实比新的实惠太多了。”杨东林说。
调查中,受访者在网路闲置物品交易平台更乐意买卖的商品包括:电子产品(61.0%)、书籍(45.2%)、衣物(26.7%)、美妆护肤品(20.4%)、洗漱用具(17.7%)、奢侈品(16.1%)和乳品(11.7%)等。
“我都是在大众认可的几家靠谱网站上交易,能放心点儿,也很快就有人来咨询。”于小娜表示,通过担保平台转钱,交易速率一般很快,没出过问题。
受访者中,56.8%的受访者对在网路闲置物品交易平台买卖商品的经历满意,36.3%的受访者表示通常,表示不满意的有7.0%。
67.7%受访者觉得网路闲置物品交易实现了资源借助最大化
在于小娜看来,交易平台的存在才能让闲置物品找到“更适宜自己的地方”。“虽然卖的价钱不高,但丢弃更可惜”。
“交易的时侯避开不了沟通商量,做一笔买卖就交了个淘友。有的平台甚至是同城见面看货,聊得来就加个微信,做个同学也不错。”在陶金心看来,社交也是网路闲置物品交易平台的功能之一。
对于网路闲置物品交易平台的意义,67.7%的受访者觉得有助于资源借助最大化,57.3%的受访者表示交流闲置的同时也能实现交友功能,41.1%的受访者觉得它让“快乐低碳达人”理念深入人心,39.4%的受访者认为这些平台能以更低的价钱买到合适的商品。
“做二手货交易,只须要让人家听到要出售的东西、不曝露太多个人信息就行。我有时会发朋友圈来出售闲置。不过由于我不做微商,朋友圈里大都是熟人,大家不好意思要价甚至订购,所以还是网路闲置物品交易平台更便利一些。”于小娜说。
杨东林觉得,校园论坛的二手专区也是十分不错的闲置物品交易平台。“我们中学能上峰会的只有本校生,可信度很高”。
受访者觉得,还有一些平台也可以实现“闲置交易”的功能,包括:微信朋友圈(52.3%)、微信群(50.7%)、微博(23.4%)、校园论坛(24.8%)和典当行(22.1%)等。
64.2%受访者建议加大使用第三方担保支付
“这种途径买卖二手物品会有很多不规范之处。比如说电子产品,卖家说九成新,可九成新究竟是哪些标准?”陶金心抒发了她的疑虑,“还有奢侈品、化妆品,一手淘宝都有那么多赝品,二手平台更没哪些约束,真假怎样鉴别?吃的就更不敢在里面买了”。她表示,因为这种疑虑,她在平台上买闲置物品时都十分小心谨慎,“很多商品种类都不会订购”。
杨东林有一次令他“后怕”的交易经历,“想买二手手机,在平台上联系了3个卖主闲置物品交易平台,都说不想通过中间担保支付,必须同城见面交现金。关键是3个卖主居然给了我同一个碰面地址。”杨东林觉得,这很可能是二手手机鞋厂借私人名义出售残次品机器。“我最终通过校园论坛从同院师弟那儿买了闲置手机”。
受访者在使用网路闲置物品交易平台时一般有什么疑虑?质量难保证(56.0%)、欺诈诈骗(45.6%)和物品调包(43.3%)位列前三。其他还有:退换争议(40.3%)、加价盗卖(37.2%)、诚信监督(33.2%)和卫生安全(26.8%)等。
对同城见面交易,于小娜觉得不靠谱,“被骗了、被拐了都不是不可能”。她十分支持通过第三方担保支付。“我自己卖东西都要实拍,让卖家看得清楚明白,知道东西质量什么样。但不是所有买家都是这样,所以还应当给商品的质量定个标准,对买家也应当有更高的要求”。
要改善网路闲置物品交易平台,64.2%的受访者觉得要强化使用第三方担保支付;54.5%的受访者建议建立消费者保障法规,加强可执行性;51.0%的受访者建议交易平台尽可能做到对商品质量的把关;43.9%的受访者希望进一步规范交易流程;41.2%的受访者期盼提升虚假信息、金钱盗窃等行为的成本;24.2%的受访者建议统一二手物品的品相认定标准。
受访者中,来自北上广深的占33.6%,其他一线城市的占17.9%,二线城市的占30.0%,17.3%的人来自三、四线城市;00后占0.6%,90后占19.8%,80后占53.4%,70后占19.4%,60后占5.4%。(韩雪莹 杜园春)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