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6月8日消息(记者韩晓余郭振丹)近日免费入驻的卖货平台,外卖包装收费问题频上热搜,引起许多消费者对外卖包装收费贵且不合理的非议。对此,南京市消保委联合相关律师事务所进行专题研究,强调当前外卖包装存在收费规则缺位等问题,并号召把外卖包装的选择权交给消费者。
外卖包装具体收费规则缺位
广州市消保委强调,从专题督查结果来看,不同商户的外卖包装费缴纳确实存在很大的差别,这种差别既有公正性问题,又有合理智问题,其根本缘由是外卖包装具体收费规则的缺位,并导致了以下三个痛点问题。
一是消费者反映外卖包装收费贵。“禁限塑令”要求经营者不得免费提供一次性塑胶厨具,外卖平台进驻商户按照包装物材质和成本的不同,缴纳不同的包装费本无可厚非。包装物作为外卖订单的一次性辅助物,不仅安全卫生外,还应价钱合理,让消费者支付远低于实际成本的包装费用,其合理智有待商榷。
二是消费者反映有的商户设置“按件缴纳”包装费,造成多次收费,收到的外卖却是装在一个包装里的。在好多消费者看来,少用点包装盒可以支持,并且包装费的缴纳方法却让其认为不合理。
三是消费者反映同一商户在不同平台缴纳的包装费价钱不同;同一品牌的不同店面在同一个外卖平台上缴纳的包装费也可能价钱不同。比如,在某外卖平台搜索“肉包”,显示下来的第一家是“巴比包子·小笼包(大木桥路店)”,在商品下单页面显示包装费2元,点击“包装费说明”会显示“按订单收费,每单收2元”。但是在另一外卖平台搜索这家商户,选择同样的食材后却发觉外卖包装费为3元,在“打包费说明”中显示的是“按件缴纳”的收费方法。
广州市消保委觉得,形成以上三个痛点问题的缘由是,关于外卖包装目前只有收费的理由而没有收费的详尽规则。无论是通过立法立规还是平台发布指引等方法,都应当拟定出更为细化的外卖包装缴纳规则,将外卖包装物的名称、材质、规格、单价、不同品类食物的打包形式、包装费的缴纳规则等关键内容给以规范。
把包装选择权交给消费者
《外卖业包装塑胶环境影响及回收循环研究报告(2021)》显示:自2015年起,中国外卖行业开始出现爆发性下降,外卖订单量从2015年的17亿件下降到2020年的171.2亿件,因而造成塑胶包装消耗(废弃)量从2015年的5.7万吨下降到2020年的57.4万吨,5年间下降为原先的10倍。为此,怎样在外卖包装方面反对浪费、促进环保节省这一问题值得关注。
广州市消保委强调,外卖包装因其适用场景不同,品类繁杂,外卖包装物的选择须要符合食物的特点,也要匹配用餐场合。为此,外卖包装物与食材的匹配度、外卖包装物与进餐场景的匹配度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的需求,要想制订出统一的外卖包装规则会有很大的难度。
目前在外卖之外缴纳的包装费金额、包装物的品种等是不可选择的,外卖包装的费用都是消费者在承当。所以店家为了能更好地保证食物的色香气,或则为了让食物看起来更有“仪式感”,并降低相关投诉,会尽可能选择好的、贵的包装物。
同时,北京市消保委也关注到,包装物本身也能给店家带来收益,但是通常来说越贵的包装物收益空间可能越大,所以存在店家为了获利而使用较贵包装物的情况。并且对于没有这些“仪式感”需求或则距离较近没有保温需求的消费者来说,实属浪费了。
为此,深圳市消保委号召把外卖包装的选择权交给消费者,在商户菜单页面提供不同档次的包装供消费者选择免费入驻的卖货平台,或则设置合并食材包装选项,简单的少花钱,高端的多花钱,通过消费者的选择,有效实现外卖包装的减量和反浪费。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