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消费者在餐厅就餐时,扫码点餐已非常普遍。但部份酒楼点餐、买单时,要求强制关注微信公众号,有的还须要输入手机号、生日、姓名等。原本只想安静地吃个饭,没想到却被“收割”一波个人信息,不少客人顿时饭菜“不香”,店家“流量捆绑”何时休?
扫码点餐藏“公号圈套”
“进店扫码点餐。”如今,消费者在饭店喝水时,通过手机扫码早已成为流行的点餐形式。
快速普及的扫码点餐,为商户节约了人力,给客人带来了便利,但也暗含“强制关注”的圈套,引起过度搜集信息、存在信息泄漏风险的讨论。
在北京福田工作的张小妹说,在不少酒楼点餐、买单时都须要关注公众号,多花了时间不说,手机APP也显得非常“臃肿”,有时都会收到饭店推送的广告,让人不胜其扰,如今“吃完饭就取关”。
记者走访上海数个商圈了解到扫码点餐系统,多数餐馆上线了扫码点餐功能。扫码后,约有一半饭店要求关注微信公众号后进行点餐,一些酒楼扫码后还要求用手机号登陆能够点餐。还有饭店的点餐系统要求客户输入手机号、生日、姓名、性别等个人信息注册成为会员。
消费者的多项权力或被侵犯
记者专访了解到,因为开发的门槛不高,市面上存在不少开发扫码点餐小程序的技术企业。
一位技术企业工作人员表示,公司可快速搭建包括APP、小程序、公众号在内的扫码点餐系统扫码点餐系统,顾客可选择让消费者扫码跳转关注微信公众号中的服务号,再步入点餐页面。而在餐品结算时,“在后台可以自定义添加要求客户填的信息,用餐人数、顾客姓名、联系方法等都可”。
消费者还可能“一不小心”就被店家“画了像”。
国外一家人工智能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技术提供商可以通过相关数据,剖析客户的消费行为,产生精准的用户画像,商户可以有针对性地将打折、优惠券、积分等营销举措推献给客人。
从强制关注到“用户画像”,本想安静地吃个饭,却可能被店家“暗中注视”。不少业界人士觉得,消费者的多项权力或被侵犯。
记者在专访中还了解到,这类问题并非仅出现在饭店就餐中,停车场扫码交费、酒店扫码入住……多个生活场景都出现了须要授权能够消费的默认性或强制性递交个人信息的情况,大有漫延之势。
不少业界专家觉得,餐饮作为最基本的消费之一,覆盖了几乎所有的消费者,最近由扫码点餐消费等带来的“信息收割”迹象,亟需采取举措给以规范。与此同时,行业主管部门应该尽早颁布各行业的扫码消费管理条例,构建扫码消费的数据安全“边界”。据新华社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