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个云估算赛道,AI终将逐步成为新的关键词。
“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中国发生,这场智能革命正在从基础建设阶段跃升到工业化阶段。”2019年8月29日,百度总工裁、智能云事业群组总总监尹世明,在“ABC2019百度云智大会”上说道。
(百度总工裁、智能云事业群组总总监尹世明:人工智能正在步入工业化进程)
在这场一年一度的云智大会上,百度智能云发布了基于百度自研芯片“昆仑”的云服务器。“昆仑”基于三星14nm工艺生产,在100W帧率下可实现的AI性能。“要让中国最好的AI跑在自己的服务器上。”尹世明说。
而在CDN与边沿估算领域,百度与营运商合作,推出了新的边沿估算节点BEC产品,将CDN节点加快到距用户10km内,并将信噪比控制在了5ms以下。
除此之外,百度也面向质检行业、视频处理、区块链等领域发布了一系列解决方案,并宣布将此前推出的人工智能客服“数字人”开放给全产业。而在生态领域,百度智能云宣布组建“百度产业智能联盟”,吸引合作伙伴共同建设产业智能化生态圈。
倘若从2006年云估算概念首次被提出算起,云估算行业已有十余年历史。十余年来,整个云估算产业已然彻底颠覆了本地布署构架,并一直处于急速发展期。而在云估算的飞奔之路上,AI、IoT、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出现,也给整个云估算行业带来了新的解决方案与未知挑战。
作为云估算市场的后来者,主打AI牌的百度,能够在这一领域脱颖而出吗?
ABC+X,百度的云估算新装备
现在,中国互联网产业已经步入“下半场”。在ToC市场增长趋缓,ToB产业互联网崛起的大背景下,云估算行业已然成为了BAT等互联网大鳄们交锋的“新战场”。
百度的云估算服务,在2015年即将对外开放营运。2016年,其产品名由“百度开放云”更名为“百度云”;2019年,又再度改名为“百度智能云”。
在云估算行业,身为互联网大鳄的百度,在2015年才杀入这一领域。但作为一个后来者,百度在云估算市场选择了一个奇特的突破口——即是以AI为核心的智能化。
从智能耳机到无人驾驶,AI已然成为了百度变革的关键技术。而在产业互联网时代,AI似乎不会局限于百度自家的少数几个产品——在辽阔的产业市场上,还有大量传统行业须要AI的赋能。
以金融行业为例,百度与中信建行合作,在去年5月推出了虚拟“数字人”产品,可以为中信建行顾客提供更智能的客服服务。而在明日的云智大会上,百度宣布将这一产品开放给全产业,使其不再局限于农行等金融服务场景。
与传统的机器人客服不同,“数字人”拥有更真实的表情、语调与肢体动作,并可以与顾客发起多轮自然对话。AI的引入,让智能客服也能实现抗衡人工客服的体验。
对于百度智能云而言,AI的引入,其实只是一个开始。
2016年,百度智能云提出了“ABC三位一体”的发展战略,将“百度云ABC”划为AI工业化的基础。而如今,百度智能云发布了AI工业化的智能公式——人工智能工业化=(智能估算*智能应用)^智能生态,即智能估算与应用交叉推动,并利用智能生态实现人工智能工业化的指数级下降。
百度智能云所提及的“ABC”,到底是哪些?
这是百度对于人工智能(AI)、大数据(BigData)、算力(power)三个核心技术、指标的简写。而所谓的“ABC+X”,则是指将传统的ABC与边沿估算、5G、IoT、区块链等新技术(X)整合,为用户提供更多解决方案。
这种新技术的崛起,也为云估算行业带来了新的变数。
就在几年前,人们还难以想像,5G与IoT的结合,才能极大地增加物联网设备的铺装成本,也难以想像区块链会怎样解决陌生群体之间的信任困局。但在这种新技术普及以后,许多问题都已迎刃而解。
在IoT领域,百度智能云率先提出,先边云融合、时空洞察和数据智能,将成为下一代智能物联网平台的核心要素。其建立的“天工”物联网平台,提供了工业制造、能源、零售O2O、车联网、物流等行业的完整解决方案。而在区块链领域,百度智能云升级了“天链”平台,让区块链从技术平台扩充成赋能平台,并发布了新的分布式身分与可信数据解决方案,以提供基于身分、数据、版权等业务的技术整合。
“基于此(ABC+X),可以有各类各样的应用得以重新地开发,重新地设计,带来新的效能。”尹世明表示。
AI赋能下的云估算新格局
新技术的不断出现,给云估算这个已有六年历史的行业,带来了新的变数。
2006年,云估算的概念首次被产业界提出。此后,、亚马逊、微软纷纷上马了自己的云估算项目。
而在国外,BAT等互联网大鳄们,则成为了云估算领域的中坚力量。
督查机构近日发布的数据报告显示,2019年第一季度,中国云估算市场规模达到了21亿港元,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其中智能AI,阿里云市场占比第一,达47.3%。腾讯云、亚马逊AWS、百度智能云则分居二三四位,市场占比分别为15.4%、8.8%与8%。
近些年来,以产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用户崛起及万物上云需求,也让云估算行业看到了新的曙光。
产业互联网,让云估算的市场潜力再一次扩张。
亿欧智库此前发布的《2019年中国云估算行业发展研究报告》数据显示,中国云估算市场近些年及未来数年预期增长持续走低,但整个市场规模仍处于高速下降状态,每年增长仍在25%以上。而到2021年,整个中国云估算市场规模或将达到1858万元。
巴克莱的预测数据则显示,在2019年,云估算的市场渗透率将首次突破10%智能AI,并将继续以每年20%的增长保持下降。到2021年,云估算市场渗透率有望突破15%。
但是,这种新兴的云估算用户,相比原有云估算用户而言,对新技术的理解能力较弱。这给云估算企业带来了新的机会,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较而言,云估算企业更须要为传统产业用户提供更整合的解决方案,而非简单的技术服务。”一位云估算从业者强调。
对百度智能云而言,天智、天算、天像、天工分别对应了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多媒体、物联网等解决方案平台。而在具体落地产业上,百度智能云的解决方案则覆盖智慧农业、智能制造、智慧能源、智能交通、智能金融、智慧城市、智能家装、智能安防、智能医疗等多个领域。
2015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文件。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成为了产业升级的关键。而在AI工业化、产业智能化的大浪潮下,怎样将智能化的AI赋能给实体产业,也成为了云估算从业者须要面对的新需求。
在明日的云智大会现场,百度展示了四川成都制造业企业精研科技的智能质检设备。在传统质检模式下,焊工只能使用“肉眼+放大镜”寻找零件缺陷,效率低,漏检率高。在百度智能云的技术支持下,新一代质检设备可以同时测量6个零件面的33种缺陷,并将漏检率控制在0.1%内,其设备投资回报率也达到了传统型号的6.5倍。企业的综合成本被大大减少。
而在制造业之外,百度智能云也介绍了其与卫视网合作建设的“人工智能编辑部”。在百度智能云的推动下,AI剪辑师在不到两分钟时间内,就将卫视公益寻物节目《等着我》中的所有催泪情节剪辑成锦集,大大增加了视频制做门槛。而在这一解决方案背后,则是百度智能云人脸辨识、行为动作辨识、语音辨识等多维AI技术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种产业智能化的新尝试,也将成为云估算从业者们积极探求的新方向。在整个云估算赛道,伴随着AI工业化与产业智能化的盛行,AI终将逐步成为新的关键词。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