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历春节前的一个午后,上海滨盛路上一间两房一厅的公寓里,王坚盯住笔记本上的骑手送餐路线,急切地发语音调度。
王坚是“饿了么”外卖平台的站长,晚上2时是骑手们三天中最空闲的时侯,王坚再火急火燎,也阻碍不了边上两个骑手和衣而睡。
“泥腿子”,是王坚对手下骑手的爱称。作为流动性较强的一个行业,马光春是“泥腿子”里非常的一个,不仅时间干得久,他51岁的年龄在骑手里算是“高龄”。
马光春很害羞,说到兴奋处习惯性地用手搓手臂外卖骑手最怕什么投诉,虽然这么,他还是很愿意分享他的故事。
从四川来杭打工,10年间,马光春的生活和工作直径未超出过滨江浦沿。2019年,他想带女儿去西湖逛逛。
“断手都能干,我咋不能干”
年前,很多骑手早已返乡,马光春准备再干几天,“这个时侯是旺季,单子跑不完。”
眼前的马光春一身骑手的标配:红色头盔、工作服,牛仔裤加运动鞋,手臂挂着一部手机。
10年前,马光春带着儿子从山东济宁老家到北京打工。起先,他在滨江高教园区附近踩四轮车搭客,后来四轮车被严禁了,又做了外卖骑手。
“怎么想到入这行?”我问。
“拉四轮时侯,有个同行姑娘还是断了手的,我年龄是有点偏大,但能够干。”马光春说,靠着他和妻子做家政的收入,供在上海的父亲学院结业,还有一个女儿在老家上学。
“年纪大也有年龄大的好。”马光春说,做这行抢的是时间,但安全也很重要,“我从来不闯红灯,交通车祸一次都没出过。”
每晚早上9时半,是公司的早会时间,最后一个环节是给所有骑手打气鼓劲的。马光春说,标语太多记不住,“注意安全”和“加油干吧”记得最牢。
马光春在取外卖。
最爱送分校,最怕是新村
干了三年多,马光春算资深骑手了,三天能跑个四五十单。
“今天早上接了20单。”马光春打开手机向我展示。这个时侯,系统提示有新订单:宝天城到智汇中心,0.7公里,就是街旁边的距离。
马上出发。路上,马光春告诉我还跑过更近的单子,“有一回从宝天城4楼送到5楼,楼下送到楼上,有客人点我们就送呗。”
也就七八分钟时间,马光春熟门熟路地把电池车停在取餐点附近的马路旁,“周围都在施工,只有一条小道能走过去。”
取了餐奔向目的地,马光春给客户去了电话,让对方在扶梯口取餐。“呀,看错了,是A楼,这里是B楼。”
马光春只得折返,原本充裕的送餐时间一下紧张,他不停看着手机显示的送餐时间。扶梯门一开,马光春撒开腿跑上去,我在后头紧随,结果还是没跟上。
等我赶赴A楼,马光春早已送完餐下楼,“还好没超时。”
送写字楼,对马光春来说不是难事,最让他头疼的是送人口密集的新村。“每个新村排列形式不一样,有时侯在同个新村里送上几家,来来回回能绕上一公里。”
“送那里最轻松呢?”我问。
“肯定是中学。”马光春说,中学不让外卖进去,中学生们就在院墙边接应,“有人还在墙头凿洞,我们往洞口一放就得了。”
马春光在送外卖。
多点好评,少点差评
送餐过程中遇见投诉和差评,是每位外卖骑手就会碰到的。
“送完餐让你顺手带垃圾,不给带,就给你差评。”马光春说,这不算雷人的,一般来说送晚了会被差评,有一回他把餐送早了也挨了个差评,“对方是个中学生,说如何送早了呢,还没下课。“
吐槽归吐槽,马光春心中真正记下的是还是暖心的事情。一个月前的一个雨夜,马光春送最后一餐时侯早已超时半个多小时。
敲开门后,对方听到满身雨水的马光春说了句:辛苦。此后,马光春还收到客户一个6.6元红包,“我们送一单也就6元钱。“
“其实,我们比客户还要急,一个差评就要扣20元,一个好评才1.5元。“马光春说,有时侯他会在夜晚发邮件给客户,给点个好评,更多时侯也就顺其自然外卖骑手最怕什么投诉,“一天忙出来太累。”
马光春说,他很喜欢上海这个城市,只要干得动,他会继续干下去。来上海10年了,不仅生活和工作的滨江浦沿一带,马广春对北京没有更多的认识。
“我晓得上海有个西湖,很漂亮,可惜没去过。”马光春说,明年一定要带上妻子,逛一次西湖。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