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早在去年九月,微信官方就曾发布《关于扫码点餐过程中强制关注公众号的责令整改通知》。呼吁行业参与者完成店家服务流程的自查及责令整改优化,保护消费者权益,持续提高扫码点餐的体验。
通知称,商户在举办相关经营活动时应该做到两点:
02
扫码点餐顽疾丛生
目前,扫码点餐早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顾名思义,扫码点餐就是通过扫描二维码进行点餐。目前扫码点餐的路径主要分为几类:
毫无疑惑,扫码点餐有着电子类服务特有的方便优势。它降低了排队点餐的时间,提升了翻台率,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也避开了接触。对餐厅老总来讲,服务员越来越难招,扫码点餐省钱省心;对客户来说,手机上看菜单避开了服务员在旁等待的难堪,对“社恐”人士非常友好。
然而,有些店家只提供扫码点餐不提供人工点餐,对奶奶非常不友好。并且在扫码点餐的过程中,部份店家就会强制消费者关注公众号,授权包括手机号、年龄、姓名等个人信息。引导消费者在页面中默认勾选用户合同,而假如不勾选,消费者则不能步入下一步扫码点餐的操作页面。
人民晚报针对餐饮业的扫码点餐曾刊文强调,扫码点餐应是可选项,而不应当成为惟一选项,应该由消费者决定是否扫码点餐,而不是由店家“一刀切”。
03
强制扫码点单,违规!
虽然微信公众号点餐系统,《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九条第二款早就有明晰规定:“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则服务的经营者,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则服务形式,自主决定订购或则不订购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则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
换言之,假如店家强制消费者必须扫码能够点单微信公众号点餐系统,无疑是违规的。虽然是消费者自愿扫码点单,部份酒楼强制关注公众号,甚至填写姓名、手机号等个人隐私信息的,更是严重违规。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九条的相关规定,经营者具有在搜集消费者个人信息时,应明晰告知并对消费者的个人信息进行保密,且在消费者明晰拒绝的情况下,不得向其发送商业性信息的义务。
当下,小小的二维码
构建了餐饮消费中
店家与消费者的关系
纸质菜单反倒成了“稀缺品”
一方面给店家与消费者都带来了便利
但由此带来的问题也蜂拥而来
更让人不安的是
扫码点餐背后
还暗含着强制关注和信息收割的圈套
无一不在踩踏法律红线
毫无疑惑的是
店家应当回归到“服务”的本质上来
只有尊重消费者的选择
能够有良好的口碑
维持长久的消费合作!
素材来源|卫视财经、红星新闻、上海市消保委
投稿邮箱|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