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南风窗中级记者何子维
撕开幕墙
一篇《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爆红网路。
它所关注的核心是,因为平台不断压缩送餐时间,在外卖系统的算法与数据驱动下,外卖骑手早已成为最高危职业。
文章把真相撕裂开给你们看。每一餐不用跑腿的小确幸,都构建在一个个跟警察、跟电动车、跟红绿灯博弈的惊心动魄故事之上,自然让人倍感惊艳。
对外卖平台的抗议、建议和嘲讽,对骑手的感动、点赞和包容,不同的声音一股脑地涌向了社交网站。网友、媒体,还有美团和饿了么的4亿用户——约占中国互联网用户的一半,在网路上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外卖行业怎样成为高危职业#话题登上热搜
细看大家讨论的问题,实则非常赛博朋克——hightech,lowlife——高科技,低生活。
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人工智能越来越解放生产力,但大部份人的生活质量却欠佳。
直观来看,在当下,我们都在被数据推着走,被算法驱动。进一步讲,这涉及到“算法文化”,如同这篇文章提及的,数据社会学家尼克·西弗所说,算法除了由理智的程序产生,还由制度、人类、交叉环境和在普通文化生活中获得的粗糙-现成的理解产生。
撕开数据和算法的幕墙,躲在科技后的神秘人,忽然成了舆论的众矢之的,也就是外卖行业的两个绝对玩家美团和饿了么。
在等待被救出的外卖骑手这道必答题面前,玩家们不得不给大众一个交待。
市场的老三饿了么心急,率先在今日(9月9日)下午1点01分,通过微信公众号和微博紧急发布了一个新增功能——“多等5分钟”,时间不敏感用户可以选择责怪骑手,主动多给5分钟时间。
饿了么率先回应,发布新功能——“多等5分钟”
但是,回应及时的饿了么,并没有令多数用户买账,反倒被骂了三天。
“饿了么,老资本家了,矛盾转移、道德挟持。到头来,怪用户太着急喝水,所以外卖骑手才能赶。”
更有知乎网友以“石崇斩美人劝酒”为喻,觉得外卖骑手就是“美人”,饿了么就是“石崇”,用户就是其实有决定大权实则被架在火上烤的“客人”。
围观了饿了么的遭到后,美团似乎在做开卷考试。谋定而后动的美团在今天晚上作出回应,欲推出全新制度——“弹性8分钟”——给骑手宽限8分钟时间。
但是,美团摆出一副错事中学生的姿态。
“没做好就是没做好,没有托词。系统的问题,终究须要系统背后的人来解决,我们责无旁贷”、“感谢每一个好评,也谢谢每一个差评,由于这背后都是在意”。
一位有体温的商人,一下子迷倒了众人的心。
没诚心和抖机灵
可美团真的比饿了么更有体温、更有人性吗?似乎终归是危机公关罢了。
美团比饿了么好,好的只是抒发更中级。或则说,美团更懂人性,更懂外卖这门生意。
外卖这门生意,核心是“懒人廉价经济学”。资本几十亿美元,一轮轮地投入,就是押注用户的懒和贪实惠。
下单外卖,解决了用户“懒”的需求和痛点。不想自己做饭,让餐厅做,再让骑手送来,多花几块钱元的跑腿费才能“懒”一次,用户是乐意接受的。
尤其是这些外表光鲜艳丽的职场人士,她们面临的是跳不出的时间的黑洞,则更须要懒一懒,如同耶鲁学院院长塞德希尔·穆来纳森在《稀缺:我们是怎样深陷贫穷与繁忙的》中指出的那样:贫苦之人会永远缺钱,而繁忙之人会永远缺时间。
而外卖,恰恰满足了人们向生活“借时间”的须要。
饿了么创始人张旭豪就曾说,外卖核心用户反倒是社会最拼的那群人。那群人可以在下单后约半小时左右就领到包含奶茶、汉堡在内的各类食物。
这些懒人式购物体验,让超过4亿人,即约占中国互联网用户的一半人,都曾让外卖骑手送货上门。可以说,这群人早已习惯从骑手手中接过热饭凉菜。
但要争抢这群人,平台间的游戏规则就是将烧钱进行究竟。补助大战几乎是一道创业“例汤”,用补助描绘出未来的市场想像空间成了必然。
事实上,外卖用户的转移成本极其低。你们关心的不是这顿外卖好不好吃,而是够不够快、够不够实惠。假如让利补助少,用户就去其他平台了。
互联网时代和用户谈梦想和情结,是件很“伤钱”的事情,所以干脆直接地“让利”用户,成了利益最大化的形式。
美团创始人王兴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美团的标语是:“美团外卖,送啥都快”
在此次危机公关风波中,美团就是用了这招。
而这一招新手是跑饿了吗好还是美团好,美团屡试不爽。这并非它第一次显漏出极高的弹性和对人性的洞悉,它甚至用这招让原先站稳行业老二的百度外卖走错一步。
2016年元旦前后,百度外卖选择花钱送骑手回去过节。美团外卖则发动夜袭,加强补助在新年留住骑手继续配送,并在除夕后趁机急聘骑手,占据了后者大部份市场份额。
事隔多年回头看,在这件事里,百度是不是更富人情味呢。但抱歉,资本是逐利的,人也是逐利的——美团就更懂这个人性,之后用“低廉”的服务成本,赢走你的心,让你在新年期间也可以“饭来张张嘴”。
对比来看,假如近日这轮新的事件中,饿了么不再担当冲锋的角色,选在美团后发声,结果会怎样?
面对社会舆论给的这点压力,发声在美团,就立刻充裕出了8分钟,这些应对方法是不是太廉价?
饿了么也好,美团也好,给出的两套方案看似不同,虽然新手是跑饿了吗好还是美团好,一个没诚心,一个抖机灵。表面的快速公关反应,实际都没有触碰深层级的改革核心。
相反,此时,她们早已得到了她们想要的:
这些社会舆论压力,早已在新一波公关轻松地释放了。有关外卖骑手权益问题的讨论,事实上早已式微,风波带来的伤与痛也会渐渐地被遗忘。
无商不“尖”
美团和饿了么都清楚,问题的窘境不在于有没有留出5或8分钟的时间。无商不“尖”,她们已经测度好了自己的弹性。
配送时间长,用户不会埋单。配送时间短,骑手容易重伤。这么满足用户需求的惟一路径显然是降低骑手数目,也就是降低经营成本。
2019年8月10日,北京,利奇马台风天气,小哥雨中送外卖
降低经营成本就是让平台压缩收益,这几乎是不现实的。
虽然美团外卖赢利仅有一年时间。饿了么至今还未赢利,它甚至刚才在8月份宣布了“百亿补助”计划,企图再度拉开补助大战,继续烧钱角逐店家和用户。
进一步而言,在平台眼中,资本实在太难服侍了。这背后,有多少先后入场的投资人等候着资本升值、变现。
一边有从工行、信托借来的债项融资,须要到点还贷,一边还有从不搬动脖子的监事会,拿着股权指挥你盯着估值,口中嘟囔“翻番、翻番”。
只要你还没有绝对攻占市场,这种压力,都是悬在平台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压力之大,足够压扁梦想和情结。
这在全世界范围内皆适用。
近来动静很大的马斯克,一度想把特斯拉私有化,就是出于同样的考虑,短期赢利妨碍了常年目标的实现。而马斯克没有成功私有化,也是同样的缘由,找不到才能忍受渐渐挣钱的资本。
既然雄踞几十亿收益的外卖平台,无法解决好骑手的待遇问题,那就把外卖平台关闭吗?很遗憾,这也是不现实的。
外卖骑手这么之累,为何还有这么多人乐意去送外卖,甚至这个职业的人群还在不断降低?
美团发布的《2020上半年骑手就业报告》显示,2020年上半年,通过美团获得收入的骑手总量达295.2千人,环比下降16.4%。其中,来自国家建卡立卡特困户的新增骑手近8千人。疫情影响下,“兼职做骑手”成为就业新趋势。
缘由很简单,好多工作还不如送外卖。
据美团外卖数据显示,美团外卖现在日活跃60万外卖骑手,2018年骑手共获得了超过300万元的年收入,远远低于传统行业的收入。
若果没了这份工作,谁来帮外卖骑手养娃?紧张就紧张点吧,繁忙就繁忙点吧。
每位人都在解决生活的苦恼。王兴们,虽然也一样。
作为美团CEO,王兴将业务从团购扩张到了外卖、网约车、共享自行车、生鲜,虽然只要是热门的行业,都能见到王兴热乎的身影,他要去试一试,要去分一杯羹。
这让好多人困扰,面对“美团的业务边界究竟在那里?还是说完全没有边界?”这样的问题,王兴回答:太多人关注边界,而不关注核心。
王兴说,万物虽然是没有简单边界的,所以我不觉得要给自己设限,只要核心是清晰的——我们究竟服务哪些人,给她们提供哪些服务,我们都会不断尝试各类业务。
看到这样的回答,我们真要谢谢这个饱含好奇心的互联网,谢谢借助互联网的王兴们,她们开拓了我们的生活边界,帮助我们解决了这生活的苦恼。
但互联网的核心在那里呢?互联网商业的核心在那里呢?
没了边界的互联网商业还有没有核心呢?
没了边界的互联网商业如何还把人困在系统里了呢?
想想这些骑手,她们拼命追赶时间,莫非仅仅是由于翘首以盼的饥饿用户,而没有平台算法的杀伐推手?
谁在意那几分钟呢?这原本都是分分钟就搞定的事。
没了边界的商业,把他人困在系统,把自己困在金钱里。
海量资讯、精准剖析,尽在新浪财经APP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