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节日,“我宅家,我骄傲,我为祖国省口罩”成了主流标语。伴随着各新村推行封闭管理,外卖成了不少居民购买蔬果、水果以及生活用具的首选。
川江都市报记者从美团外卖了解到,疫情期间,自贡主市区小吃饮品类需求有所增长,但通过“闪购”进行日常生活必需品订购的商场类订单下降迅猛,商超类订单增速达300%以上,品类前五是:口罩药品、蔬菜、水果、米面粮油、调味品。
从去年新年到2月29日,美团小哥配送最多的就是超市和商场的订单。据统计,其中绵阳主市区范围内,商场订单每天平均在3000单左右。
据美团外卖平台统计
节日期间乐山主市区(2月数据)
■销量前十的水果是:地瓜、小葱、小番茄、油麦菜、西兰花、圆白菜、水青菜、大葱、洋葱、西红柿
■水果前五:沙糖桔、苹果、香梨、丑柑、雪梨
■肉类前五:夹子肉、牛腩、二刀肉、精猪肝、鲜兔
■方便乳品前五:泡面、午餐肉、八宝粥、冰冻月饼、火腿肠
疫情下的网购新动向
“古蔺麻辣鸡,一只约2.1斤乡镇外卖小程序,原价148元,现价129.9元。”“海南猕猴桃豇豆,10斤,52元。”……3月1日早晨,从睡梦中睡醒的黄先生躺在床上摸出手机,开始翻看新村商场的日用具采购群。
川江都市报记者了解到,这类微信购物群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非常是在新村封闭管理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黄先生说,他平常很喜欢去菜市场卖菜,可明年国庆期间,由于疫情你们降低出门次数,新村内的一家药店针对各楼成立了微信群,住户通过小程序就可买到日常生活的必需用品。“东西多并且很新鲜,价钱也合理,关键是送货上门,哪怕你买一瓶醋人家也送。如今似乎可以去菜市场了,但那儿人多,风险还是大。”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像黄先生这样乡镇外卖小程序,通过网购生活日用具的居民不在少数,网购呈现出新的动向。
大小商场推“小程序”
配送及时还让利
“在新村封闭前,大约新年期间,新村采购群就有了。”黄先生介绍,他家坐落江阳区江景南路(维多利亚新村),构建新村日用具采购群的商场是新村里的一屋内大型商场。
据该商场的客服告诉川江都市报记者,该商场的服务对象就是本新村住户,她们有固定的进货渠道和库房,新年期间的鸡、牛肉等都是和合江、叙永的农民直接对接进行销售的。“我们就在新村里,配送员熟悉新村楼座分布,送货特别快,通常都是送到家旁边。”
中型商场取消配送门槛、不收配送费、配送到家,各大商超也早就推出了各类小程序,便捷居民在家订购生活必需品。
刘男士的家在城东某小型商场(步步高)旁,去年疫情期间,她几乎都是通过网购的方法进行购物。“小区三天出一次,家里儿子小,假如自己出去买,一次就要买好多。通过网购,多买点也不怕,但是想到哪些可以马上买。”
微信上哪些都在卖
是便民更是自救
在江阳东路开服饰店的葛男士,由于疫情缘由店里的外套积压严重。眼看着天气一天天热起了,她紧急拉了一个群,上面全是老顾客,在微信里直播卖校服。
“第一次卖没有经验,往往是上了图片忘了标价钱,而且还不错,三天就卖了20多件。”葛男士说,等到疫情之后开门迎客,毕竟也是卖短袖了,能卖出去一些算一些吧。
川江都市报记者了解到,在乐山市暂停商超百货经营后,不少品牌服装柜台的柜员开始将柜台商品迁往了微信同学圈,每晚将折扣产品、限时秒杀分享在微信同学圈。
疫情之下,网购种类的丰富,既是满足消费者的各类消费需求,也是各行各业抵挡生存窘境的又一出路。浏览一下同学圈,买房、卖车、卖猕猴桃、卖香菇,卖麻辣鸡……但但凡你生活中须要的,一定能通过网订购到。
纳溪区江北镇居民杨先明家的猕猴桃挂满了桃树,再不收就烂到地里了;凤翎虫草鸡专合社3000多只成品鸡卖不出去,光粮食三天就要消耗七八百斤,华彬家庭农场的猪肉,早已堆了1吨多了……疫情之下,为了解决农民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纳溪区商务局紧急启动工作小组,举办滞销农特产品工作,排查出护国、上马、打古、大渡口等13个乡镇20余户滞销牲畜农民,梳理出各种滞销农特产品清单,组织电商平台构建“赶场天”滞销产品小程序,针对滞销农产品清单举办专项网路销售。
据不完全统计,疫情期间,纳溪电商通过“线上销售,无接触配送”的形式帮助种植大户、贫困户销售各种家畜3000余只、蛋类20000余枚、水果10000余斤,销售额达20余亿元。
律师提醒:
网购的非议在疫情期间表现更激烈
消费者谨记要截图留痕
宜宾市律师商会消费维权专委会副书记冯骏律师表示:针对疫情期间,在足不能出户的前提下,“网购”的确是订购防疫物品的一个最好的方式,而且网购的非议在疫情期间更是表现激烈,最现实的问题如质量不合格等。怎么买到安全、正规的产品,广大消费者还是应当从以下几点开始予以注重。
首先,只选择规模大、信誉好的电商平台,尽量论争与私人直接发生业务联系的方法;
其次,注意保存交易记录,非常是对产品的尺寸、数量、质量标准进行谈判的聊天记录,应当截图保存的坚决进行留痕;
第三,只选择第三方支付方法,需物品经自己检测后方同意放贷,对“饥饿营销”,所谓是最后一批货,不先付款不发货的店家坚决说“不”;
最后,消费者如遇消费欺诈,应该固定证据,尽早投诉到第三方平台,甚至于可以要求该平台先行给以赔付。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