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淑雨(成都学院)
日前,广州清远。90后女学院生称做寝室美甲月入过万,实现经济自由,除了开了属于自己的美甲店,还买了喜欢的车。林同事称,由于喜欢所以自学了美甲,旁边有了做寝室美甲的看法,便找了专业老师学习。做寝室美甲早已三年多了30个适合大学生创业的项目,原本客源不多,好多人不支持,但正由于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才走到现今。自己如今大三了,可以做自己喜欢的工作,买自己喜欢的东西,特别满足。(12月4日白鹿视频)
这本是一个学院生成功创业的励志故事,但是评论区却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这不就是个普通的创业故事吗,非要加80后女学院生,是在制造恐惧?”“办营业执照了吗?税交了吗?”“挂了几科?”“大学生的钱最好赚”等等。并且,在笔者看来,林朋友做寝室美甲是一次创业的有益尝试,对于这种的学院生创业风波我们不妨多一点宽容性。
学院为中学生提供专业教育,教给中学生谋生的知识与本领,是中学生步入专业的“入境港口”,所以在学院时创业本就无可厚非。在学院中创业,试错成本更低,虽然创业失败,付出的代价也远远大于在社会中创业。并且这份创业的经历却可以为中学生积累工作经验,逐渐增加创业失败的机率。同时也可以让她们感遭到创业的不易,推动她们产生愈发清晰的职业规划,甚至是提早找到自己的职业方向。
目前,社会上存在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风气,学院也在鼓励中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挑战杯”等各类创业大赛项目为学院生创业提供了舞台,国家的新政也在不断向学院生倾斜。这么,在这个难得一遇的好时代,学院生为什么不能作出积极的尝试呢?
然而也有人说,学院鼓励创业指的是一些“正经”的职业,而非这些“不入流”的职业。在现今这个开放的时代,居然还有这些自私、偏见的思想存在,所有的职业都是平等的,我们不应当用职业创造的价值来定义该职业地位的高低,更即便美甲行业也并非没有价值,它是现今年青人的审美不断更新的表现。条条小路通罗马,我们不应当将眼神局限在传统的、正统的职业中,而是要对新兴的职业多一些宽容性30个适合大学生创业的项目,她们的形成必然是有其社会需求与社会价值存在的。
“大学”之所以称为“大”学,就是由于他可以兼容并包,胸襟广阔,可以宽容学院生创业的任何可能性。对于这些“浪费国家教育资源”的言论我们应当革除,在学习之余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凭自己的能耐实现经济自由,并成功创业,有哪些不妥的呢?学院为中学生传递的是敢拼敢干的思想,而不是束手束脚的观念。在学院中,我们应当有足够的信心与胆量去追求自己想做的事,所以学院生们不妨放开四肢,大胆去做。
其实,宣传报导这种风波并非意在制造恐惧,而是让社会看见年青人的更多可能性,让年青人听到创业的希望,并鼓励更多的学院生投入到自主创业的公路中。因而,对于这类“00后女孩做寝室美甲月入过万”的创业故事,何必太过严苛。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