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柳
重庆兴文的李老师,在节日期间兼职送外卖,被自媒体报导后引起网友热议。目前,他已辞去兼职。
有意思的是兼职送外卖怎么入行,与最初好多指责的声音不同,李老师离职后,声援他的声音又占了上风。舆论的反转,大约会让李老师及其女友想不通,节日期间兼职送个外卖,碍着谁了?
这让我想起了我的三个朋友,她们都是老师:
朋友A,在老家山区一个镇中学当语文老师,刚入职时年薪1000多。这几年,涨了些。她家境艰辛,要还读书时借的债,扶养两个儿子,还立下了在市区买车的小目标。几年前,她开始借助假期和寒假期做微商,化妆品、衣服……什么都卖,后来还卖起了家里种的芦笋。
朋友B,在市区一中学教数学。今年年末,她拉了个群,每晚早晚休息时间,往群里发网购链接。她的压力在于还贷款,养两个儿子和双方奶奶。
朋友C,在北方某发达城市的一所公立中学当老师。疫情期间,宅在老家的她,时常发同学圈吐槽:“现在休假,中学只发基本薪资,觉得分分钟要吃土,更别说贷款了。”她买的是个一三居,平常贷款压力不算重,但特殊时期,就成了一根沉重的稻草。
对照朋友C,我能够理解A和B做兼职的选择了。我将他们视为“自强不息”的励志教材。
没错,老师是高尚的、奉献的职业,但组成这一群体的,是一个个血淋淋的人。是人,就有生存和发展的需求兼职送外卖怎么入行,这须要物质的支撑。当薪水负担不起需求时,不通过其他途径找钱,又能怎样办呢?
其实,一切的一切,要在不违背相关规定,不影响正常教学的前提下。
好多人之所以指责、批评,主要是将做兼职等同于“不务正业”,担忧老师影响教学。这要具体案例具体剖析。我这两位做兼职的朋友,严格做到了工作时间不兼职。所谓“工作时间”,包含课堂教学,也包含闲暇的备课、改作业、找中学生和父母谈心、家访等。几年出来,她们收获了不少职业荣誉,得到了一届届中学生的爱戴,父母的敬爱。
新闻中的李老师,做兼职不是为了生计,据他自己说是:既把送外卖当锻练,改善自己的高血压;也是想下降见识,拓展“三尺讲台”外的生活圈。好身体、长见识,都对争当老师有推动作用,我听到的,是一个对自己有进步要求的老师。
前段时间,网上不是流行一个词,叫“副业刚需”吗?其实说法夸张了一点,但外界对此多觉得,年青人“搞副业”,要么是为生计所迫,要么是为兴趣埋单,再者,也是挺上进的事儿。
一句话,对某些老师做兼职,送外卖也好,开淘宝也罢,只要不违背规定、不占用正常教学时间,社会不妨多点豁达,没必要搞道德劫持,把她们打造成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
本期编辑常琛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